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受访者个人背景特征的基本结构
出版时间: 2007年06月

上海癌症自助组织研究:组员参与、社会支持和社会学习的增权效果

“群体抗癌,超越生命”,“病友的需要是我最大的快乐”,“久病成良医,救人又救心”和“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这些在上海癌症自助组织创办的内部刊物《康复通讯》中反复出现的话语和主题,究竟对癌症患者意味着什么?如何去诠释上海癌症自助组织会员这种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换句话说,上海癌症自助组织会员选择参加自助组织后,从中获得了哪些独特的益处?他们在个人行为、认知和人际关系方面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变化?这些益处和积极变化是透过何种方式发生的?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如何?

基于上述主题,本研究尝试从增权的视角,运用社会支持和社会学习理论,对上海癌症自助组织的增权效果及其机制进行探讨,试图理解其会员上述话语的真实意涵,并希望让会员这些感性的声音还原在理性的基础上。

一 理论框架

增权和去权,犹如银币的一体两面。增权(empowerment)是个人获取权力,发展权力,掌握和运用权力的过程。透过此过程,个体能发展权力感,对他人的影响力,以及同他人一道改变社会制度的能力(Solomon,1976;Staples,1990)。去权(disempowerment)意味着个人权力被剥夺,通常发生在态度、实际的权力和资源等领域(Webster,1983;Parsons,1951)。去权的结果是无力感出现(Kieffer,1984)。由于无力感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因而逆转去权的增权过程既应强调个人层面也应重视集体层面(Chau,1996;Perkins & Zimmerman,1995;赵维生,1997)。增权不会自动产生,他人只是提供环境和信念,自助组织是促进增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