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研究
职业地位获得模式是对职业分层的结构分析,而职业生涯研究是对职业分层的过程分析。职业生涯研究是在对职业变化的过程研究中综合了职业地位的结构性研究内容。职业生涯类型与职业地位通道是由相关因素——职业及其地位状况(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组织化职业安排(组织内职位等级系统)、劳动力市场/制度分割(职业生涯)、社会关系网络(职业代际流动)、个人资源(教育与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以及职业策略(职业意识)等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本章实际上是职业分层的整合性研究,即通过职业生涯的理论架构将本研究的各分课题的加以整合,以便综合性地动态地解释职业分层结构变化。
第一节 文献述评与理论假设
一 文献述评
国内关于社会流动的研究中涉及职业流动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注区域之间和产业部门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职业流动。第二,关注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特别是农民工流动。第三,通过代际职业流动研究解释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流动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第四,职业生涯研究揭示个人生命历程中的工作流动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本研究关于职业代内流动定位于职业生涯研究。职业生涯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前职业研究到后职业研究再到全职业研究的发展阶段。前职业生涯理论假设就职前的个性特征(人职匹配理论)或者家庭环境(环境理论)决定了其适应什么样的职业。后职业生涯理论注重工作后的职业发展是自我概念调整或者在组织情景下,工作责任由日常工作到技术工作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