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世纪末大都市区的形态
所属图书: 美国社区与居住分异
出版时间: 2017年09月

演变中的大都市结构

本章,我们将讨论一个国家大都市区结构的相关问题。这里的结构指的是大都市区域内居民社区与主要的非居住类活动的组织方式。大量学者已经对大都市区的形态在20世纪70年代的变化趋势做了描述或推测。通过用详细的街区信息描绘大都市图景的尝试,我们得出了有关之前章节分析的居住分异和空间组织的结论,除此之外,本章还将对国家交通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探讨。为了得到具体的街区地理信息,我们经常忽略小片区域的人口统计信息,但是统计结果仍然提供了大量有关大都市组织的碎片信息,通过整合、拼接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获得完整的大都市图景。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基于深入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议,进而使读者对提出的问题与假设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

人口扩散

总体而言,我们在大都市及其社区内观察到的变化与国家人口再分布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20世纪70年代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人口的非大都市“转变”。十年间,在恒定不变的大都市边界内的人口增长速度要慢于大都市边界外的人口增长速度。此外,1820年以来,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幅度最小。[1]这一转变吸引了人口统计学和学术圈内外的大量关注,原因是美国人口居住系统的基础重建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大量学者的悉心研究证明了这一转变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统计学上的伪事实,也不单指大都市人口向大都市外围的“远郊”渗透。[2]大都市内更多的居民甚至被分类为“乡下人”,20世纪70年代,这一增长率从12%增长到15%。拉里·朗(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