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的空间组织
本章将对大都市社区呈现的空间模式进行直观分析。诚然,之前的章节已经对一些空间现象(尤其是隔离现象)进行了测量研究。但是隔离和因子生态分析法只反映了社会特征及基于不同社区分别观察获得的相互关系的不均匀分布。社区可以在大都市周围以任何形式被“分散”,本章中的表格将会证实此点。作为对居住分异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希望将社区间的相似性纳入考虑,以探寻其在社会经济地位、生命周期、族群以及住房方面分布的更普遍的模式。
有关大都市发展及其系统化模式的分析在城市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是一个持续性的课题。本章中,首先对城市居住结构中的一些争论模型做简要回顾。其次将展示人口普查街区中三个大都市区基本特征的图形。由于与市中心的距离这一因素是大都市居住系统研究的传统焦点,因而为我们提供了部分特征的距离四分位数(同心圆模型)表。最后,本章的实证分析部分介绍对社会空间等高线图的分析,即一种试图将统计分析与图示分析结合在一起对社会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第六章将会对这些等高线图进行基于时间跨度的比较。
居住结构模型
居住结构是一个专业术语,我们将其用于此处以描述人口和住房特征与空间体系的交互影响方式。之前的章节已经表明这些特征的分异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于大都市区,且分异(隔离)的程度也会因特征及大都市区的不同而相差甚远。到现在为止,我们仍然没有确定是否存在一些不均衡分布的社会结构,以及是否能够提出一种大都市区的系统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