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专题子库
-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为深入学习贯彻二十... 详情>>
更多>> 热点聚焦
- 报告推荐 | 康养...2023-04-25
- 报告推荐 | 重视...2022-11-14
- 报告推荐 | 新时...2022-10-17
- 2022两会聚焦 | ...2022-03-08
- 2022两会聚焦|皮...2022-03-08
- 奥运带动“冰雪热...2022-02-01
- 两会聚焦 | 老有...2021-03-03
- 两会聚焦 | 保就...2021-03-03
更多>>皮书作者
中国证券公司系统重要性评价报告(2022)
长期以来,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方式和逻辑较为简单,无论是银行还是类银行机构,防范风险的原则就是控制单个机构不发生风险,尤其是大型金融机构,严格落实“大而不倒”。但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世界各国监管部门意识到传统监管模式的弊端,维护单个机构不发生破产倒闭风险的微观监管方式并不能确保金融系统稳定,必须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从宏观层面制定监管政策,着眼于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定水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赢三大攻坚战,其中之一就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9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1]此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也多次强调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可见我国对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视程度。
次贷危机后,各国清醒地意识到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是金融监管改革的关键,其中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SIFIs)的监管又是重中之重。2018年底,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