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历次人口普查年龄金字塔
出版日期: 2013-04

中等收入阶段社会转型与老龄化关系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深刻的社会变革和转型即开始发生。其表现形式为,全面推行严格的生育控制政策,低生育模式逐渐形成,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规模转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重要变局。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社会转型特征凸显。这一背景下的老龄化水平、存在的问题和养老模式选择值得关注。同时也应看到,尽管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20世纪80年代之前有了很大提升,人口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民众生存条件和方式等发生显著改变,但城乡二元社会格局还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在制度层面尤其如此。我们认为,要对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有所认识,须将其放置在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的环境之中。

第一节 生育控制推动老龄化水平提升

我国于2000年迈入人口老龄化国家之列,这固然与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群体迅速扩大有关。然而另一个重要推动因素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贯彻,出生人口大幅度减少。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低于更替水平(2.1)以下,人口年龄结构由此发生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显示出制度、政策的作用。

1.低生育率形成与发展的制度因素

发达国家人口转变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而逐步实现的,其生育率下降是一个自发而平缓的过程。而我国生育率下降和低生育率的形成深受制度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人口政策尤其是生育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