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是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课题组2011年年度分析报告。
本报告主要利用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结合课题组成员的观察和调研,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了未来五年北京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结合北京市政府的“十二五”规划,对北京未来社会建设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2010年北京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75%,城市化率超过70%,这些指标标志着北京达到世界中上等国家、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
“十一五”期间,北京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交通等民生事业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社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结合北京实际,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随着北京市社会工作委员会(简称社工委)的成立,北京逐渐探寻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社会建设新路子。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是北京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也标志着首都社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十二五”期间北京将进入社会矛盾的多发期,社会建设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中人口问题是北京社会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引发其他社会问题的总根源;社会公平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需要在体制上实现突破以进行疏导和化解;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例如交通、住房、物价上涨等,解决的难度加大;随着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现有的社会管理手段难以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的复杂性,亟须进行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等等。
“十二五”期间,北京对人口总量调控将更加严格,管理手段趋向多样化;随着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交通拥堵和住房难的问题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社会管理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大量现代管理手段将进入城市和农村社区;北京市政府将对现有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行调整,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共享发展成果;城乡一体化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向更深层次逐步推进。
刘金伟: 管理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研究员、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副秘书长,北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城市社会学等。2013年以来参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撰稿工作。
陆学艺: 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33年生于江苏无锡,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生,主攻中国哲学,1965年毕业。曾任哲学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78年以后,长期从事农村经济、社会及以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研究。1983~1986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下派到山东陵县挂职,兼任县委副书记。 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87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1988年任所长:198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90年当选为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96年当选为会长:1993年、1998年当选为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农村问题专家。曾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课题,曾发表《改革中的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和《三农论》等多部著作,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
张荆: 男,北京市海淀区人,日本一桥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律系教授、主任,北京工业大学法学教授,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犯罪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学科部副主任、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学、法社会学、刑事政策学、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研究成果:《现代社会的文化冲突与犯罪》、《国家行政效率之本——中日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合著)、《国际化背景下的首都人才机制研究》(执行主编)、《在日外国人犯罪》(日文版)、《金色的忧虑》(合著)等著作。2005年1月《在日外国人犯罪》一书荣获第六届日本菊田犯罪学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区矫正制度建设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区矫正模式研究”、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北京市高校近五年来引进人才的使用情况的社会学研究”、“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社会地位”等。
宋国恺: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编辑部主任。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社会结构变迁和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市级课题及其他各类课题多项。著有《中国变革:社会学在近代中国兴起的视角》,参与《晋江模式新发展》《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名著20 种》《北京社会建设60 年》《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等多部著作的研究撰写工作。担任《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年度蓝皮书副主编。
李君甫: 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社会福利专业委员会委员,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社会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一般项目及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为城乡社会学、住房社会学、社会政策(住房政策、教育政策、养老政策、人口政策等)、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
胡建国: 管理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网络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青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入选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北京市社科理论中青年优秀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青年教师“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