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第二部分为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第三部分为区域经济发展前景报告。 第一部分总报告回顾分析了2013年中国投资、消费、贸易、金融等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并对2014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和展望。2013年延续了2012年经济发展态势,GDP增长率继续下降,预计2013年全年经济增长率为7.6%,物价稳定在2.5%的水平。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将设定在7%,但依然面临着结构减速的压力。我们预计2014年增长速度为7.4%,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仍将保持;物价水平(CPI)稳定在2.1%以下,PPI仍为负。2014年仍然是一个调结构、促改革、稳增长、控风险的调整年,但只有在稳定财政金融架构的条件下,累积风险才能逐步释放,经济结构调整才能顺利进行,改革才能有所推进。我们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因素及2013~2018年经济前景进行了分析预测。考虑到供给侧因素变化的特殊性,中国经济潜在增长分解和预测建立在一个多层次的分解框架上,其核心是标准增长核算方程;基于中国劳动、资本和城市化等三个变量的长期非线性动态,我们对2013~2018年中国潜在增长率的预测值为6.4%。基于中国经济增长问题及宏观经济变量动态趋势,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供给侧管理政策包括竞争性市场的完善,相对价格体系的完善,动员型经济的转型,提高结构转型效率,降低供给要素的投入成本,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部分为宏观经济专题部分,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各个层面进行了探讨,包括区域创新及其影响因素,不同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问题,新型增长动力的培育方式,对外投资的国际比较,以及城市化发展规律、趋势和问题等。 第三部分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前景报告。为了客观评估中国各省区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状况,我们提出了一套发展前景评价体系,涵盖经济增长、增长可持续性、政府运行效率和人民生活等四个层面的60个指标,评价模型是主成分分析法。我们对中国30个省区市1990~2013年间的指数给出了计算和排序,并对影响各省区市发展前景的次级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伴随着高速经济增长,中国各省区市指数得到了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提高,但中西部及全国发展前景指数增长趋缓甚至出现下降。具体而言,综合评价的一级指标方面,民生改善占31.75%的权重,增长可持续性占30.10%,政府运行效率占21.72%,经济增长占16.42%,与2011年权重相差不大。二级指标方面,民生改善所占的权重最高为28.84%,其次是增长潜力,权重为15.49%,社会保障权重为13.27%,政府运行效率权重为8.46%。具体指标方面,权重最高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所占权重为3.49%,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城市化率、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权重分别为3.34%、3.31%、3.26%、3.22%。这反映了我国从工业化转向为城市化过程中,和城市化密切相关的城市化水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指标的重要程度。
张自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城市碳中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两次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或主要成员参与了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撰的《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分别获2014年、2015年和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皮书报告奖一等奖,2020年、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皮书报告奖二等奖;2014年和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皮书奖三等奖,2018年、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皮书奖二等奖;专著《中国城市化模式、演进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并被评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十项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成果之一。
刘霞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战略研究会经济战略专业委员会主任、“宏观经济蓝皮书”联合主编,曾任经济增长研究室主任、《经济研究》副主编。从事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结构变化与就业、宏观经济稳定、行业与企业战略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前沿”,中组部交办课题“国内外专业人才资源开发政策比较研究”等,出版《中国经济增长前沿》《中国经济增长前沿Ⅱ》等著作,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等转载。《论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一文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张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加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历任宏观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经济增长研究室主任、经济所所长助理、经济所副所长。现被聘任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广州绿色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和院长。2009年入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候选人。2010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表彰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被中宣部认定为“四个一批”文化名人。主编“中国上市公司蓝皮书”“宏观经济蓝皮书”,主笔《中国经济增长前沿》《中国经济增长前沿Ⅱ》《中国经济增长前沿Ⅲ》。作为第一执笔人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参加和主持了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劳工组织等的多项国际合作以及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和国家交办的课题。负责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沿”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研究”等。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出版专著若干,在《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合作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共计百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