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中越关系两千年》不是史籍,只是“史话”。不是全面叙述两千年来中越关系的历史,只是大致按历史发展的顺序,以史话的形式简要地勾勒若干较为突出的历史事件,重温两个兄弟民族、兄弟国家之间源远流长的传统关系,从而以史为鉴,走向未来。
本书也不是“野史”或“演义”。古代部分主要依据我国信史中的有关记载和可信的越南史籍,去繁就简,去伪存真;近现代部分主要依据已公开发表的资料以及个人的认知,去粗取精,补阙拾遗。
通过数千年来中、越两个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这两个友邻民族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但作为中原主导民族的华族对作为南疆一个重要民族的越族,影响是全面的;而越族对华族的影响则是局部的。两个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它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实际情况在相互关系上的反映。对中国历代的沿革,我国读者比较熟悉。本书主要谈到若干越南历史事件,提供粗略参考。
文庄: 文庄(1922~),男,汉族,云南省鹤庆县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昆明参加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曾任云南大学学生自治会常委、中共昆明学联党组成员,1947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外语系,主修英语。以后由中共云南地下省工委派赴越南解放区,在工作中学习越南语文,曾担任印支共产党中央华侨工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中国援越顾问团担任翻译组长,后任中国驻越大使馆一等秘书,与越南高层领导人胡志明等接触较多并多次为两国领导人做翻译。1967年被调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后期进“五七”干校。1971年由外交部调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越南语文,曾任亚非语系主任,1987年离休,继续从事科研和写作,并担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顾问。2004年、2008年作为中国友好人士代表团成员访越参加纪念奠边府战役胜利50周年和“相约在胡志明伯伯故乡”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