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指引下,北京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盛典,再次书写了平安北京的新篇章,而且加快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初步形成了具有人文与科技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
“科技北京”惠及广大市民,技术交易体现民生利益,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形成,教育资源向郊区倾斜,名校办分校取得成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并对中等职业教育部分学生实行免收学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进一步提高,养老助残“九养政策”正式出台,惠及38万名重残人和高龄老人,市、区、街乡、社区四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体系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形成,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1.8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机制初步完善,基本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城乡覆盖,免费向市民提供H1N1疫苗接种服务,并启动社保卡就医实时报销制度的试点工作,提高了公共服务的科技含量,缩短了居民就医报销时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民生项目稳步推进,市政管理城乡一体化机制启动,市政基础设施向郊区倾斜。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和环境影响技术飞速发展,空气质量创下十年来最高水平,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高涨。
首都公共服务体系虽然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供需结构矛盾突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发展模式简单粗放,内涵发展不足;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运营管理模式单一,政府采购效率不高。这些问题有待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
2010年全球经济步入企稳复苏阶段,政府财政收入状况趋于好转。这种形势将有利于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2010年,随着北京市财政状况的日益好转,政府会进一步加大对科学技术、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注重均衡发展,进一步向远郊区倾斜,随着政策和措施的不断推进,北京公共服务体系将更加趋向城乡一体化。
庞世辉: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公共财政。主持“北京政府采购政策与机制研究”“北京市轨道交通财政补偿机制研究”“北京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案例研究”“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理论与政策研究”“北京医药产业与医疗体制改革和谐发展研究”等多项重点课题。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
张耘: 女,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公共管理。主持“知识市场研究”、“北京高科技企业多层次利用资本市场能力研究”、“北京非上市高科技企业股权流动市场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定价研究”、“北京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研究”等10多项北京市规划办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研究项目,著有《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研究》、《首都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研究》、《非上市高技术企业产权交易与价值评估》、《高技术企业诊断》等多部专著,先后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委宣传部系统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2项、北京市委统战部优秀研究报告一等奖2项,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7项。
杨松: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兼任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专家团成员、北京城市副中心专家团成员、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顾问。曾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商业部管理干部学院。长期从事城市经济、贸易经济、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城市治理、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等。著有《首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研究——趋势·运营·监管·比较》(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北京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创新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北京建设国际活动聚集之都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80多项。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日报》(理论版)等发表论文150多篇。2012年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施昌奎: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慈善事业、会展经济。主持完成“政府行为研究”“金融工程研究”“会展经济运营管理模式研究”“北京慈善事业运营管理模式研究”“转型期北京慈善事业运营管理模式研究”“扩大民间资本在首都公共服务领域中的作用与实现路径研究”“北京公共服务资源空间布局战略研究”“政府购买服务与事业单位改革”“首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标准化研究”“北京市政务体系建设研究”“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设计”“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等多项重点课题。出版《信息时代》《超文本公司管理》《会展经济:运营·管理·模式》《会展经济运营管理模式研究——以“新国展”为例》《北京慈善事业运营管理模式》《转型期慈善事业运营管理模式》《人文北京指引下的首都慈善事业发展之路》《北京公共服务:布局·标准·路径》《政府购买服务与事业单位改革》《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80余篇。多项成果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优秀皮书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