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从民族源流的角度来看,巴郡蛮、南郡蛮应该是古代的巴人与楚人的民族融合体;长沙蛮、武陵蛮与古代的三苗有民族的源流关系,但是应该也吸收了一部分没有融入华夏族的楚人;板楯蛮夷则属于氐羌系统的民族,但是因为处在秦、巴、蜀等民族的相连接地区,所以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吸收过相关民族的成分。因此,从民族形成的类型来看,到了东汉时期中南地区的民族基本上都属于多源合流的民族,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与现代的苗族、瑶族、土家族有源流关系,而更多的群体则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与汉族发生融合,成为汉族的一部分。这些案例同时也说明汉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源合流的民族,是以华夏族为中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群体而形成的世界上最大的民族。
王文光: 男,出生于1955年。云南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员会联系专家。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史、中国西南民族史。先后主持《中国西南氐羌民族源流史研究》等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研究》等三项教育部重大项目。已经出版学术专著作二十余部,先后在《世界民族》《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广西民族研究》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云南近现代民族史论纲》《西南民族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关系述论》《梁启超的中国民族史研究及其对中国民族史学科发展的贡献》等多篇论文分别被《中国民族研究年鉴》《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作重点介绍和全文转载。著有《中国西南民族通史》《百越民族发展演变史——从越、僚到壮侗语族各民族》《中国民族发展史纲要》《中国古代的民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