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我国面子心理的理论分析与实际研究
在线阅读 收藏

“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是近年来国内心理学界所发起的一项定位运动。科学的心理学源自欧美,长久以来中国心理学者面对西方心理学家丰硕的研究成果,不断地模仿、学习,经历半个世纪,其成就斐然可观,逐渐超越了吸收与模仿的阶段,开始做推陈出新的尝试。但因长久受西方思考与方法的训练,我国的心理学者从事研究工作时,往往仍旧“沿用西方心理学理论,采用西方心理学的概念,运用西方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西方心理学所已探讨过的问题”(杨国枢,1980),忽略了知识与思想乃是社会生活的产物,而显得“食洋不化”,使心理学的研究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之间难以贴切,这种现象如果继续持续下去,终将使中国人或中国社会的特质在这类的研究中埋没不彰。我们以为:吸收西方的知识是迫切需要而且应该的,但吸收的标准应决定于现代中国的需要,运用的方法应取决于问题的性质,研究的问题亦应以中国社会为对象,并与其社会文化背景相挂钩,事实上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往往不自觉地予以忽略,“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则是在自觉下所产生的运动。在此一自觉下,笔者刻意寻找一些较富中国文化特征的题目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面子问题的研究便是在此一心向下找到的题目。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