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约翰逊·海德《兰花和三只巴西蜂鸟》,1871,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当前,“原生态民歌”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并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各类民歌被众多媒体追捧,甚是夺人眼球。提起浙江乐清民歌《对鸟》,想必人们并不陌生。2006年10月,《对鸟》作为南部吴歌以对唱的形式亮相央视CCTV-3“2006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让全国观众欣赏到了乐清原生态民歌的“原汁原味”。2008年3月,《对鸟》以合唱的形式由“江南秀”女子合唱团演唱,并参加了“第十三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它那高亢悠远、清新爽朗的音乐旋律沁人心脾。《对鸟》正是以箫台清音
然而,与吴歌多“曲婉缠绵”之艺术风格不同,《对鸟》显得格外清新旷远。因此,探讨《对鸟》的艺术特色就变得饶有趣味。在此,一方面通过题材之地域性分析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通过对其旋律形态、唱词衬字、曲式结构三者的分析,深入挖掘《对鸟》的内容性与音乐性,以彰显其音乐形态之艺术特色。
');" class="a2">收藏浙江乐清山歌《对鸟》以其独特的题材、高亢的旋律以及生动的方言唱词,体现了原生态民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本文通过《对鸟》题材之地域性分析揭示其产生的成因;通过旋律形态、唱词衬字、曲式结构三个方面的分析,深入挖掘《对鸟》的音乐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综合美感。归纳得出,《对鸟》以其音乐题材的独特性和音乐形态的丰富性成为地域文化的一种象征,生动体现了乐清山歌的艺术特色。
马丁·约翰逊·海德《兰花和三只巴西蜂鸟》,1871,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当前,“原生态民歌”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并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各类民歌被众多媒体追捧,甚是夺人眼球。提起浙江乐清民歌《对鸟》,想必人们并不陌生。2006年10月,《对鸟》作为南部吴歌以对唱的形式亮相央视CCTV-3“2006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让全国观众欣赏到了乐清原生态民歌的“原汁原味”。2008年3月,《对鸟》以合唱的形式由“江南秀”女子合唱团演唱,并参加了“第十三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它那高亢悠远、清新爽朗的音乐旋律沁人心脾。《对鸟》正是以箫台清音
然而,与吴歌多“曲婉缠绵”之艺术风格不同,《对鸟》显得格外清新旷远。因此,探讨《对鸟》的艺术特色就变得饶有趣味。在此,一方面通过题材之地域性分析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通过对其旋律形态、唱词衬字、曲式结构三者的分析,深入挖掘《对鸟》的内容性与音乐性,以彰显其音乐形态之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