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教育最大的变化就是引进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的经验,使我国教育理念多元化、教育改革多样化、教育科学由一枝独秀(苏联教育学)到百花齐放。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教育基本上以苏联教育为蓝本。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以后,中国教育界曾批判苏联教育学,但并没有摆脱苏联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而且至今我国教育中仍有苏联教育的影子。当然,我们应采取百家之长,客观地讲,苏联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也有它的特点,也应该借鉴。今天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苏联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俄国教育思想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之前。但苏联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大量传播是在解放战争的后期,首先是在东北新解放区开始的。
1948年秋季,东北和华北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全国解放指日可待。1948年9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召开第四次教育会议,明确提出了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口号。1949年12月5日,时任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的董纯才在《东北教育》上发表文章——《学习苏联,改造我们的教育》。在董纯才的直接领导下,东北教育社翻译出版了苏联教育理论书籍,包括岗察洛夫的《教育原理》、凯洛夫的《教育学》,以及《五级分和它的用法》等;以苏联十年制中学的自然科学各科教科书为蓝本,编写中学教科书。与此同时,培养了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先进典型,并组织这些典型到各地传播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确立了“一面倒”向苏联学习的方针。1949年10月5日,刘少奇在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建国,同样也必须‘以俄为师’,学习苏联人民的建国经验……苏联有许多世界上所没有的完全新的科学知识,我们只有从苏联才能学到这些科学知识。例如:经济学、银行学、财政学、商业学、教育学等等。”
当时“一面倒”向苏联学习,也有当时的历史原因。首先,苏联是世界上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唯一的国家。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展开的,并取得了胜利,走苏联的道路,无疑是中国的选择。其次,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苏联战胜了强大的德国法西斯,取得了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受到世界的瞩目。苏联所走过的社会主义道路和模式,自然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榜样。最后,当时美国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实行对我国的封锁。迫使中国只能“一面倒”,在政治上和苏联结成联盟,在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建设方面当然也会更多依靠苏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