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是继《雷雨》《日出》《原野》之后曹禺的又一部重要戏剧,该剧以一个封建世家的没落崩溃为故事,以远古北京人为未来之象征,风格朴素,自然流利。《北京人》创作、出版于1941年中国抗战的危亡时刻,题材与风格上的“不合时宜”令其在接受上备受争议。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分20世纪40年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迄今三个时段评述《北京人》的研究,梳理其在争议中被解读、诠释、开掘而逐步沉淀、丰富的历程,从研究的角度呈现《北京人》的经典化路径。曹禺《北京人》的研究成果与中国政治、社会、文化、文学的变迁相映照,折射出丰富的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