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7日,三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CCTV-9播出,这是传统文化在传统主流媒体上传播的典型类型,传播效果与同类型的传统文化传播也并无差异。然而,2016年2月,《我在故宫修文物》毫无前兆地在以“非主流”“二次元”等新生代潮流特质为标签的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走红,传统文化在无意中被拉入与传统主流媒体迥异的新媒体场域,并由因信息共享而聚集的年轻一代网民在虚拟空间内将其助推而形成了一次具有强烈传播仪式属性的文化“加冕”。
12月16日,《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电影乘势而上,在全国院线上映,将新媒体空间里的在线仪式部分地延伸到线下,线下活动的影响又再度投射至网络,引发了新一轮关注与讨论,尽管相比纪录片在豆瓣近4万次的评论及9.4的评分,电影不足6000次的评论和7.6的评分显得反响一般,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年初到年末,《我在故宫修文物》仪式感十足的系列传播事件已然成为2016年一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播景观。
从文化形态上来看,传统文化与新生代文化必然存在着差异和对抗;从文化传播的场域来看,传统文化与新媒体场域也天然地相互排斥、界限分明。而此次,被卷入新媒体文化场域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彻底颠覆了传统文化传播定式下的传播路径和仪式架构,为传统文化的仪式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