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机构是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不仅掌控着全球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权,还可能影响一国的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2017年5月,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级别从Aa3下调至A1,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普遍关注。交易日内人民币汇率、中概股、中国的国债违约互换(CDS)等市场均出现了一定波动,国际评级机构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可见一斑。随着中国的企业和资本与国际市场的互动更加频繁,海外市场对评级机构行动的关注再次让我们意识到信用评级的重要性,尤其在当前中国评级市场即将向外资开放的特殊时点上,如何提升中国评级机构的国际话语权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闫衍: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亚洲信用评级协会理事。同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BA教育中心特聘导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和债券市场。出版《经济发展、区际非均衡增长与债务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信用风险报告》《“债务—通缩”压力与债务风险化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等著作。同时,作为主要作者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国金融》《改革》等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有关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发展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