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波兰和日本:相似的地缘政治现实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Poland and Japan:Parallel Geopolitics

文章框架:波兰和日本都是美国的重要盟友,位于重要位置,对于美国在欧亚大陆及其周边地区的地位仍然至关重要;美国的太平洋海上系统具有基于战略沟通路线的操作;“海间联邦”这一地缘战略概念通过公开反对俄罗斯的影响力,从而增加美国在旧大陆的立足点;这些基于地缘政治不同维度的考虑,使波兰和日本这两个相距遥远的盟友拥有同一个战略目标,但它们在安全问题方面没有切实的日常合作或正式承诺;波兰和日本之间任何更密切的合作都将被严格限制为对美国在欧亚大陆及其周边地区地位下降的担忧,两国没有采取具体行动。

观点摘要:

1.波兰和日本都是美国的重要盟友,位于重要位置,对于美国在欧亚大陆及其周边地区的地位仍然至关重要。两者面临不同的战略挑战。日本是一个岛国,位于太平洋。内陆国波兰横跨北欧平原最狭窄的地方,连接乌克兰与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的地带,这些地区在过去几个世纪是波兰的缓冲区,将波兰的核心地区与俄罗斯的心脏地区分离开来。波兰有效地控制从东到西的陆地通道——从大欧亚大陆进入欧洲半岛。这种地缘战略位置,使其充分“垄断”了“间海区”内所有从欧亚大陆进入欧洲核心的通道。地理环境自然会给波兰和日本带来不同的战略挑战。然而,这两个国家有一个主要的地缘战略特征:它们位于美国海洋帝国全球影响力的外缘。因此,包括日本在内的由美国领导的联盟可能会考虑对中欧和东欧提供地缘经济帮助,以建立“繁荣壁垒”,用以“阻挡”中国的影响力,并打消西欧国家与中国进行博弈的念头。身处内陆的波兰与面向海洋的日本相距甚远,有着巨大的经济差距和缺乏显著的贸易互通,这使波兰和日本之间的直接政治联系无关紧要。然而,它们的共同愿望是维持以美国为首的国际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波兰在该体系下得到蓬勃发展;而日本在该体系下为能够对冲强大的中国和俄罗斯而采取潜在的行动。

2.美国的太平洋海上系统具有基于战略沟通路线的操作。该路线沿着港口从巴拿马运河和圣地亚哥延伸至夏威夷,又从夏威夷延伸至关岛,然后到达日本和韩国。一个“巨大的屏障”使这一系统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个“巨大的屏障”由东亚和东南亚沿海水域的第一岛链组成,从日本延伸到婆罗洲和新加坡。“巨大的屏障”增强了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实力,为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起着“盾牌”一样的重要作用。它就像一层保护膜:允许美国的影响力向内渗透,但阻止中国的影响力向外渗透。太平洋海上系统被设定在两个点:中国台湾和日本。美国认为,中国大陆控制台湾将使其进入公海并克服“巨大障碍”,这会影响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实力,并可能影响该地区的安全。日本被设定为另一个点的原因是,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最重要和最强大的盟友,不仅拥有美国部置的强大的海军,以及日本为美国第七舰队提供主要基地,而且拥有前线作战基地、集结待命区和深度战略战区等密集的网状作战系统,以应对西太平洋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

3.同样,波兰和“海间联邦”[Intermarium,即在欧洲被一战蹂躏后,波兰领导人约瑟夫·毕苏斯基(Józef Pilsudski)有了创建一个更宏大的波兰的崇高志向——海间联邦,即将波罗的海与黑海间的领土联合起来]这一地缘战略概念通过公开反对俄罗斯的影响力,从而增加了美国在旧大陆的立足点。俄罗斯一直试图制造“A2AD”武器系统[即反介入和区域阻绝武器(Anti-access and area-denial),现在被称为“A2AD”武器系统],以影响美国在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的领空中自由行动的能力,并阻碍部队穿越远离大西洋的非洲大陆东部前线基地(长期以来,美国将军事力量投入在此)。俄罗斯的目标是阻止美国向波罗的海国家、波兰和罗马尼亚提供援助,这限制了其在日常军备竞赛中的政治影响力,这体现在欧洲边缘缓冲区内的混合战争中。与此同时,内陆的东欧缓冲区对于中国的新型基础设施和贸易互通计划变得越来越重要,“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横跨中亚,穿越黑海盆地,将中国与欧洲连接起来。这使波兰及其南部邻国成为100年前哈尔福德·麦金德(Halford Mackinder,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学家)所设想的宏伟欧亚大陆的目标,因为它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超越美国海权控制的通信和贸易网络。它们可以连接“中心地带和边缘地带”,从而改变沿海国家和内陆国家之间的力量平衡。中国人深谙其道,因此他们为中欧和东欧提供了“16 + 1”的合作形式,波兰迄今为止反应冷淡,因为它担心中俄在该地区的合作可能导致美国影响力的减弱。如果中国以某种方式确保“新丝绸之路”削弱俄罗斯,并且能够增强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实力,那么这可能会有所改变。如果情况确实如此,俄罗斯的国力将进一步(相对)衰落,那么传统的内陆地区可能会推动中欧和东欧国家更多地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

4.这些基于地缘政治不同维度的考虑,使波兰和日本这两个距离遥远的盟友拥有同一个战略目标,但它们在安全问题方面没有切实的日常合作或正式承诺。至于重要的安全问题,比如西太平洋沿岸海域的紧张局势,考虑到欧洲大国只是次要因素,波兰因此将主要遵循美国的立场。由于缺乏资源,波兰将无法从遥远的战区置办任何相关的军事装备。然而,它希望日本在军事上变得更加强大、更有能力,因为这将潜在地影响美国重要军事部署的规模,这些军事部署集中在西太平洋,以及远离欧洲的地区。波兰担心,来自美国的军事保护承诺和美中贸易摩擦可能会导致美国的政策资源远离中欧和东欧,甚至导致美国与俄罗斯不可避免地“重新洗牌”。令人担心的是,俄罗斯将在东欧的某个地方即克里米亚、多巴斯、波罗的海国家或白俄罗斯(就能源项目)让步。因此,可以说过去25年的国际秩序已经站不住脚,美国这个离岸海上力量应该在欧亚大陆进行传统的平衡竞赛,这类似于英国在该地区长期应用的政策。在这样的竞赛中,俄罗斯可能拥有相关资产,即它跨越欧洲和亚洲的战略位置,它在中东地区和“一带一路”倡议上表现出一定的能力。此外,波兰注意到西太平洋潜在的“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可能引发战争,并鼓励俄罗斯在北约东部地区发动某种形式的进攻行动,以利用美国在不同战区的过度扩张。波兰还担心,如果美国实力和影响力进一步衰退,“修昔底德陷阱”就可能会出现,尤其是美国在西太平洋战区的资源枯竭,俄罗斯可能填补这一空白。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海间联邦”中最大的国家,波兰可能被迫在从黑海延伸到波罗的海的缓冲区与俄罗斯对峙。

5.波兰和日本之间任何更密切的合作都将被严格限制为对美国在欧亚大陆及其周边地区地位下降的担忧,两国没有采取具体行动,日本称会继续关注波兰各方面的能力以及资源匮乏的战区,有必要的话,其会与波兰进行有意义的远距离合作。从波兰的角度来看,西欧大陆国家对即将到来的西太平洋对峙的态度还不清楚。考虑到“一带一路”倡议对德国企业的巨大影响力,它们还不清楚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如果自由世界秩序崩溃——无论是由特朗普政府自己造成的,还是由于来自中国的系统性压力——那么欧洲大国可能会继续走自己的路,而德国可能愿意在没有任何欧洲共同政策的情况下,追求新的发展方式。同时,如果欧洲中部和东部出现这种情况,即仍然需要基础设施和投资,那么中国会承诺慷慨地满足它们的需求。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联盟(包括日本)可能会介入其中,并向中欧和东欧提供地缘经济援助。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