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西部优质服务项目的启动
在线阅读 收藏

作为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工程项目(以下简称中西部优质服务项目)的亲历者,每当回忆起在5省6县开展项目的历历往事,总是倍感亲切。我也常常想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办解振明、顾宝昌等一批专家和张开宁教授的悉心指导,总是心存感激。

1995年,国家计生委提出计划生育工作要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并在东部地区选择试点探索优质服务新路。经过3年的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优质服务专家组在总结、评估、研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内涵、核心、要点以及实施原则等做了系统的理论归纳,为优质服务的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200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写入了“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这就是对优质服务探索成果的肯定。在东部地区试点取得成功之后,国家计生委开始布局在全国推广优质服务。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办公室把优质服务向中西部地区推广的计划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0年6月,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办公室在昆明医学院举办了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干部培训班,为期8天。当时我正在云南省昌宁县担任“省委村建工作队”副队长,接到通知后专程赶回来参加。培训前对学员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在30个问题中,学员最想了解的是什么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在西部条件较差或贫困的地区如何开展优质服务、基层如何搞好优质服务等3个问题。在后来的讨论中,部分学员提出在人口控制任务重、要求高而工作基础又比较差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开展知情选择等亟须解决的问题。解振明、顾宝昌、张开宁等专家系统地讲解了优质服务的理论和国际进展,介绍了东部地区试点经验,有针对性地解答了学员的问题。我也在会议第二天和第三天就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以及中西部地区优质服务推进过程中技术服务的现状和对策做了大会发言,介绍了云南省在昆明市五华、盘龙两区开展知情选择试点和在官渡区开展综合服务试点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干部培训班是优质服务从东部地区试点向中西部地区推广的起点和标志性事件。

2000年年底,我刚刚结束“村建”工作并从行政岗位退下来,就应邀加盟了张开宁教授的生殖健康研究团队。大约在11月,张开宁教授接到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办的邀请,到北京去领受一个重要任务——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工程项目。于是,张教授邀请我和他一起去了北京。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办解振明、顾宝昌、张二力等专家谈了准备在中西部地区开展优质服务项目试点的设想并进行了讨论。顾宝昌老师言简意赅地指出:中西部地区试点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中西部地区能不能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二是中西部地区怎样开展优质服务。会议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开展优质服务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中西部地区试点工作紧紧围绕上述两个问题进行探索。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办决定这个项目由国家计生委科研所和昆明医学院健康研究所共同承担,组建好项目团队,设计好项目实施方案并尽快启动实施。

张开宁教授时任昆明医学院健康研究所(以下简称昆健所)所长,同时还兼任国家计生委科研所社会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能代表南北两个合作单位,在南北两个研究所都设有办公室。项目的参与人员北京方面主要有吴尚纯、马旭、陈振文、董敬等;昆明方面主要由我和刘湘源、唐月华负责,张开宁教授的两个在读研究生蔚志新、李俊杰以及昆健所的唐松源、方菁、刘伟、邓睿等老师也参与了部分工作。项目的执行主要由我和刘湘源负责。张开宁教授是一位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又有细致踏实工作作风的专家,做事较真、执着。自项目启动以后,就在昆健所建立了例会制度,每周一的上午项目组成员都要坐到一起,研究项目工作,检查工作进度,解决存在的问题,布置近期工作。此外,还建立了项目督导等项目管理制度。

开展项目首先需要做的是进行项目设计和撰写实施方案。在张开宁教授的主持下,昆健所项目组在2000年12月撰写了中西部地区试点项目建议书,明确了项目的总目标是“立足中西部实际,借鉴东部经验,融合国际理论,探索中西部地区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途径和可行模式,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促进中西部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了6个具体目标和8项项目活动。项目试点原定在西南、西北地区各选一个省份,每个省份各选1~2个县(市、区)作为试点,为了确定项目试点县(市、区)还组织了选点调查。根据相关省份的推荐初步确定了选点范围,组织2个调查组赴西南、西北地区开展选点调查。

2001年1月3~9日,西北片的选点调查由国家计生委科研所马旭副所长带队,吴尚纯、陈振文研究员和我作为组员,考察了甘肃省临夏州的永靖县、陇南市的徽县和天水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青海省考察了海东市的互助县、西宁市的大通县和湟中县,途中还考察了海东市民和县服务站。还记得在冰雪世界里从兰州到徽县长途行车沿途考察麻沿乡、樊楞村和回程冒雪翻越秦岭的情形。

2001年1月18~21日,西南片的选点调查在云南进行。调查组由张开宁教授任组长,顾宝昌教授、张二力司长和我为成员,云南省计生委科技处丁明处长全程陪同。云南省计生委确定了6个预选县(市、区)供挑选。云南省计生委刀爱民主任表态:6个预选县(市、区)凡未能确定为国家级试点的都将列为省级试点县(市、区)。调查组经讨论最终重点考察了牟定、祥云、峨山3个县。

考察结束后,在西部地区选定了其中的4个县,顾忠伟所长又根据国家计生委科研所以往考察的结果建议增加了四川省江油市和湖北省当阳市(代表中部地区),最终确定了6个试点县(市、区):云南省牟定县、祥云县,四川省江油市,甘肃省徽县,青海省互助县,湖北省当阳市,其中有4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选点调查使我们不仅看到了中西部地区各省份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且在生育政策、技术政策、管理方式、工作方式和基层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存在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项目组根据调查结果,认真讨论了项目实施方案,鉴于各县(市、区)基础条件差异大、需求不同,决定将干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活动、必选活动和自定活动。5项基本活动特别重要,每个县(市、区)都必须开展。其余5项比较重要的活动,每个县(市、区)必须选择1项。此外,各县(市、区)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条件和能力选择其他活动(可不选)。由此,就形成了“5+1+X”的项目活动方案。这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分类管理的精神。

选点调查后,项目组对原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订,形成了最终实施的项目文本。2001年2月10~13日在北京召开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2001年工作会议上,“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工程项目”正式启动。启动会上,与其他3个同时启动的子项目一起,报告了项目文本,赵白鸽司长肯定了我们的文本是“政学研”三结合的产物,对中西部优质服务项目寄予厚望。出席会议的中西部优质服务项目县(市、区)代表采用优先领域确定方法确定了自己的必选活动和自定活动,为后来制订项目县(市、区)实施方案打下基础。

2001年5月22~30日,中西部优质服务项目在云南省祥云县举办了首次试点干部培训班,5省6县的骨干40多人(含省级联络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由张开宁教授主持,项目组组长顾忠伟教授讲授了项目文本,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办专家顾宝昌教授做了“借鉴东部经验,立足西部实际,稳步启动优质服务试点”的讲座,昆健所的方菁教授重点培训了“参与性方法”(包括理论讲授和参与性小组讨论)。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项目骨干掌握国家项目总文本和实施计划,讨论修订基线调查和需求评估方案,布置基线调查工作,同时进行方法学培训。

此次祥云培训,国家计生委科研所的马旭副所长以及程怡民、黄俊、陈振文、刘云嵘等研究员,昆健所的熊源发、刘湘源、唐月华、唐松源等都参加了培训的小组讨论。同时利用晚上时间召开了项目组会议,讨论确定了基线调查和需求评估方案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中西部优质服务项目自此从理论设计走向现场实施。

说实话,中西部优质服务项目开始时,我也感到担心: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一半以上的试点都是贫困县,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差、难度大、服务能力弱,低生育水平还不稳定,开展优质服务困难重重。如果用东部地区试点县(市、区)的工作水平要求中西部地区试点,恐怕会起到揠苗助长的不良效果。但是后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专家们的指导使得项目的思路、实施路径越来越清楚,实施方案越来越贴近项目县(市、区)实际。对我们启发最大的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办专家组总结的东部地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立后破、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实后虚”原则为我们设计项目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顾宝昌教授在与我们讨论项目工作时,提出中西部优质服务项目应当坚持“放低门槛,平稳起步,小步前进,逐步深化”的策略。解振明主任教会了我们用逻辑框架法制订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县(市、区)使用逻辑框架法并结合参与性方法制订了符合实际的项目实施方案,这成为项目成功的重要基础。张开宁教授考虑到中西部地区实际情况,从项目开始就注重方法学的培训和运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用于指导项目实施,项目组的同志不仅认真学习和掌握了这些方法,而且把这些方法和工具通过培训教给了项目县(市、区)骨干。如张开宁教授引入的“运作式研究”、祥云培训的“参与性方法”、兰州培训的“逻辑框架法”、西宁培训的“情景分析方法”,还有SWOT分析、优先领域确定等方法,以及项目基线调查中培训的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项目监测评估等方法都很好地运用到了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基线调查、项目管理与评估等工作中,对项目骨干的培养和项目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项目县(市、区)的一些骨干后来在项目评估时谈到,项目培训的这些方法使他们终身受益,不仅应用到项目工作中,还应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

中西部优质服务项目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基本理论框架下,根据中西部地区的特点,确定了符合实际的策略,采取了分类指导、分层活动、分步实施的“三分”原则。“运作式研究”对于指导项目实施非常重要。为了便于项目县(市、区)的同志理解和运用,我们把“运作式研究”解释为“边研讨、边执行、边提炼”的原则,并戏称为“三鞭(边)丸”。在选点调查的基础上,制订了基线调查和需求评估方案,又根据基线调查和需求评估的结果,采用优先领域确定方法选定了各县(市、区)的必选活动和自定活动,用逻辑框架法制订了各县(市、区)的实施方案。项目活动和实施方案不是一锤定音,而是根据运作式研究的原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以调整。2002年7月,在四川省江油市召开了中期评估分析会后,要求各县(市、区)根据评估的结果认真修订一次项目的实施方案,使后期的工作更切合实际。根据中西部优质服务项目县(市、区)工作难度大、人财物力又极为有限的情况,为避免项目活动顾此失彼和流于形式,我们提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突出特点”的策略。6个项目县(市、区)都根据各自实际,确定了自己的重点、难点和特点,促使项目县(市、区)在全面推动中抓牢“三点”。“抓三点”的做法后来见到了成效,每个县(市、区)都创造了具有鲜明本地特色的经验,这些经验体现在他们自己编写的记录项目历程的项目手册中。如云南省祥云县的特点是“生殖健康个性化服务”,体现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并制定服务规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群众对服务的满意度。云南省牟定县是一个非常贫困的山区少数民族县,他们在实践的探索中,总结出“一真二改三原则,四实五俭六上门”的“牟定经验”。表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不一定是昂贵的服务。只要真正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存真心,动真情,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就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只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谋实策,办实事,求实效,千方百计改善服务,就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祥云县、牟定县以及其他项目县(市、区)的经验都很好地回答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办当初提出的两个问题:中西部贫困地区不仅可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而且可以搞好优质服务,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勤俭务实就是贫困地区搞好优质服务的成功经验。

在开展中西部优质服务项目试点活动的日子里,项目组的同志都深切感受到了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巨大差距,但是也看到东部地区试点的经验传到中西部地区,并为基层同志所理解后,他们会想方设法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努力改进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为群众服务。东部地区试点也对中西部优质服务项目县(市、区)给予了结对帮扶,如江苏省盐都县和浙江省德清县就与云南省牟定县和祥云县结成对子开展帮扶,盐都县的刘高英主任和德清县的邵慧敏主任来到云南省给予项目县(市、区)具体细致的现场指导,为中西部优质服务项目取得成功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而中西部优质服务项目试点的成功经验又带动了所在省份优质服务的推进,云南省就分别在祥云县和牟定县召开了全省优质服务培训班和试点会议,开展优质服务试点的项目县(市、区)接待了本省和其他中西部地区创优县的考察学习,促进了优质服务理念和工作模式在中西部地区的推广。还记得2005年我到河南省新郑市参加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评估验收时,新郑市计生委主任就提起她曾经率领一批计生干部到云南省优质服务试点进行考察学习的事。

优质服务在中西部地区的试点构成了中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在东部地区试点后和全面拓展前的过渡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了优质服务试点经验的理论总结,促进了优质服务在全国范围的全面推广。

编者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办公室设计并实施的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工程项目,是我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从东部地区试点向中西部地区推进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优质服务推向全国的一个不可忽略的中间环节。项目由国家计生委科研所和昆明医学院健康研究所联合承担;国家计生委科研所顾忠伟教授任项目组组长;昆明医学院健康研究所张开宁教授任副组长兼首席专家,并实际领导和指导了这个项目的实施;昆明医学院健康研究所客座教授、云南省生育健康研究会专家熊源发、刘湘源自始至终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现场指导。项目以中西部地区5省6县为试点,得到了项目县(市、区)所在的云南、四川、青海、甘肃、湖北等省份和相关地区的支持。项目自2001年启动,进行了两个周期,历时5年多。在此期间,6个项目县(市、区)都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但时过境迁,很难再找到许多项目县(市、区)重要当事人撰写回忆文章,因此邀请了云南省项目联络员时任云南省计生委科技处处长丁明、云南省项目推广县时任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计生局局长刁解娣等撰写回忆文章,希望从一个侧面反映项目的面貌。本文是熊源发教授代表项目专家组所写的对于中西部优质服务项目启动过程的片段性回忆,希望能以管窥豹。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