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计划生育战线上“两进两出”的老计生。
1979年我通过干部考试被分配到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文武乡政府计划生育办公室工作,是第一批计划生育专干,在文武乡干了整整10年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1988年11月至1998年2月,我被调离计生战线到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监察局工作。1998年3月被任命为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计生委副主任,亲身经历了计划生育“三为主”(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过程。2003年在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之后,我再次离开难舍难分的计划生育战线。
俗话说得好:“共产党员像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说句实话,到计生委主持全县的计划生育工作,虽然是对我的提拔重用,但我是很不情愿地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因为我知道我县计生工作难度大、困难多、压力大,更何况当时我县是云南省没有实现计划生育“三为主”的7个县之一。
作为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辖18个乡(镇)(现15个乡镇)168个村(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36万多人,哈尼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63%,5312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中,山区面积占99.98%。生态环境恶劣,贫困程度深,劳动者素质低(平均受教育年限仅6.4年),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多子多福、不生男孩不罢休的生育观念普遍存在。当时我县的人口状况处在高出生、高增长、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之中,被省、地计生委列为重点管理县之一。
面对这样严峻的人口形势,自己深感组织的重托,责任重大。我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把压力变为动力,不敢有丝毫懈怠,努力做到思想上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生活上从严要求、以身作则,作风上求真务实,工作上尽心尽责。刚到计生局报到时,同事们宽慰我说:“你回来干计生工作是老兵玩新枪,不用有压力。”话虽然是这样说,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记得那时计生局的办公条件差到我和其他2名职工共用一张办公桌,10多人挤在3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办公,传真机也没有,更谈不上办公自动化。特别是刚到计生局时,总找不到工作突破口,只会按部就班地开展日常工作。那时,计划生育工作的大部分时间用在超怀妇身上,围着“大肚子”转。
我决定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三个组对18个乡(镇)168个村(居)民委员会展开全面调研。在调研中发现,我县村级计划生育宣传员的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偏低且待遇低,基层基础台账不全,台账长期不运转,基本成了死账呆账,底子不清,管理混乱,台账对工作失去了指导意义。为了摸清人口基数,找准工作突破口,1998年狠抓基础工作,抽调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的6名技术服务人员与县计生局的8名干部一道,夜以继日、披星戴月先后到16个乡(镇)召开计划生育专题会议,并用以会代训的方法进行业务培训,相继在18个乡(镇)开展了18个点的台账规范试点工作。我们从一家一户登记入手,奋战了2个月,健全了一卡、一册、一单、一账的基础分户管理台账,摸清了工作的重点对象、关心对象、放心对象,找准了工作突破口,为进一步搞好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思茅地委、行署把我县列入最后一批验收计划生育“三为主”县。为顺利实现“三为主”达标验收,我们制定了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关于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工作流程》及考评办法。当时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提出的口号是举全县之力实现“三为主”,要求县计生局要克服一切困难用倒计时的工作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县计生局在人少事多、任务艰巨的情况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排除万难,稳步推进工作,同时也得到了省、地计生委的大力支持。
云南省计生委主任刀爱民、科技处处长丁明多次到墨江指导工作,思茅区计生委副主任罗承芬、业务科科长杜黎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计生干部职工经常并肩作战。记得有一次我们下乡在返回县城的途中,长时间下雨导致山体滑坡,路忽然不见了。罗副主任果断采取措施,叫道:“同志们!快下车,往山上走,不要管车!”当时的情况很危急,我们手拉着手艰难地离开了危险的滑坡地段。就在我们进退两难时,传来了好消息:县委书记知道了山体滑坡,我们被封在大山里,亲自派车来接我们。我们走了一大段崎岖的山路后终于看到了一闪一闪的车灯,大家不约而同地说了一声:“肯定是书记派来接我们的车。”那天回到城里已是深更半夜了。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在省、地计生委的有力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上下的艰苦努力下顺利完成了“三为主”八大块三十六条工作任务,于1999年12月通过云南省人民政府考核达标验收,以97.4分的成绩如期实现“三为主”,得到了省、地计生委的充分肯定,同时我也得到了国家计生委、国家民委的联合表彰,荣获了“全国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计划生育“三为主”实现以后,工作重点转移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上。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但是这里缺医少药,很难为群众提供所需的服务。当时,我认为建立健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设立基层计划生育服务阵地是搞好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基本保障。为此,县计生局把县、乡、村计划生育服务站(所)的建设列入工作重点,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东奔西跑多方筹措。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到1999年4月对1站5所进行扩建,新建10个乡(镇)服务所,占应建站(所)的100%。
为了把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成育龄群众接受服务的温馨之家,我曾多次带领局领导班子成员到省、地计生委争取资金、设备。记得有一次在到省计生委科技处争取设备的汇报中讲到我县的服务站(所)建设率达到100%时,丁明处长持怀疑态度说:“不可能吧?”我们胸有成竹地敬邀丁明处长来检查指导工作。没过多久,丁明处长真的到墨江检查指导工作了。那次她动真格了,到了7个乡(镇)对7个服务所进行了指导,同时查看了其他服务所的建设图片。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丁明处长的充分肯定,后来省里给我县配备了B超设备、阴道镜、红外治疗仪等,帮助我们改善了服务条件,完善了服务制度,规范了服务标准,增强了服务功能。我们紧紧围绕生育、节育、不孕不育、优生优育、查环、查孕、生殖保健开展服务。已婚育龄妇女每年平均接受服务不少于3次。计划生育工作由单一的孕后型管理向孕前型服务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促进了育龄群众的身心健康。
2003年5月,全县18个服务站(所)已全部达标,实现了人员、房屋、设备“三配套”。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及17个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均取得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计划生育服务人员持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形成了以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为龙头、各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为主体、村计划生育服务室为基础的技术服务网络,为开展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县虽然基本实现了服务网络“三配套”,但是服务人员和服务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殖健康需求。为了增强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我想尽一切办法把县人民医院的妇产科主任段建琼调到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任站长,全面负责提高计生系统技术服务水平。当时我们派出17个服务所所长轮流到县服务站上班,在站长的亲自指导下提高服务技能,自己认为胜任所长了就回到自己任职的岗位开展工作。我们还派出技术服务人员轮流到县服务站进修,全县17个服务所的66名技术服务人员先后到县服务站进修,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负责对村级2339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进行基本服务内容的培训。通过层层培训,我们终于拥有了一支基本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数量合适、结构合理、熟悉业务、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服务队伍,努力实现“想服务、会服务、能服务”的目标,迈出了我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可喜的一步。
2001年,云南省计生委推荐我县参加全省优质服务试点。当时对什么是优质服务、怎样开展优质服务这些问题,我很困惑,但不甘落后。首先,我要求计生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技术服务人员学习什么是优质服务、为什么要开展优质服务、在少数民族地区怎样开展优质服务。其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计生队伍开展优质服务的认识。“请进来”就是邀请省里的相关专家到我县对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及计生干部进行系统培训,“走出去”就是带领计划生育服务站(所)领导及计生干部先后到上海、南京、苏州、盐城等地,借鉴东部地区的工作经验,并多次到云南省的国家优质服务试点县祥云县进行参观学习,结合我县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开展工作。
大家一致认为,优质服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家计生委为今后计划生育工作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要举措。优质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服务和生殖健康保健的需求。它要求我们的工作方法贴近群众,及时准确地了解和解决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用人性化的关爱去补偿他们为控制人口快速增长而做出的牺牲,拉近干群关系,实现“两个转变”。其目标是让人民群众满意、育龄群众放心。我们统一了思想认识,紧紧围绕生育、节育、不孕不育、生殖健康、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脱贫致富以及老有所养等方面开展了工作。
为切实加强对我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和全县18个乡(镇)168个村(居)民委员会都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及优质服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制度和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听取计生工作汇报,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建立了稳定的组织保障机制。县政府每年与乡(镇)政府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及优质服务责任书》,乡(镇)政府与各村(居)民委员会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各项服务分解到村(居)民委员会,落实到村(居)民小组,登记到户,服务到人。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开展了治疗不孕不育、术后复通等服务,为14名输卵管、输精管结扎后孩子不幸夭折的群众免费做了复通手术,有13对夫妇获得成功并已生育孩子,帮助他们减轻了孩子不幸夭折而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同时为141对不孕夫妇进行了有效治疗,其中有36对当年生育孩子。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重塑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形象,广大育龄群众自觉贴近计划生育、放心计划生育、支持计划生育、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记得有那么一件事,1994年6月,我们在下乡时得知新抚乡××中学的一位老师生了个男孩,4岁多了都不会走路、不会说话。小两口为了这件事情很苦恼,相互责怪、猜疑,家里常出现火药味。我们得知后主动找到这位老师家看望了小孩,了解情况后,建议他们一家三口到省科研所进行技术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再做生与不生第二个孩子的决定。这对夫妇采纳了我们的建议。我们与省科研所联系好后,通知他们一家三口到省科研所做鉴定。鉴定结果不是遗传性疾病,可以再生一个孩子,计生办又尽快给这位老师办理了二孩生育证。一年后生了一个大胖儿子,解除了一家老小的后顾之忧。至今我们亲如一家,真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
为群众分忧,解决老有所养问题。为了体现计划生育工作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县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政府投入资金12.3万元,为全县246户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办理了养老保险,基本解决了他们对养老的后顾之忧。
思群众之所思,盼群众之所盼。为使计生工作与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帮助重点计生户致富奔康,根据我县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和计生特困户的不同贫困程度,制定了《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实施方案》、《帮扶资金管理办法》和《帮扶评估办法》,签订了帮扶合同,建立了帮扶台账和帮扶档案,成立了“三结合”帮扶领导小组,对全县307户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和计生特困户进行帮扶,共计投入帮扶资金14.385万元,使带头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户政治上得到光荣,政策上得到优惠,经济上得到实惠,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上的好评,从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计生队伍的威信。
提到农村独生子女,我想起了曾经历过的一件事,至今还记忆犹新、难以忘怀。那是1989年8月27日,我已经离开计划生育战线,正在县政府六楼监察局办公室看一个案子的卷宗材料,正准备下班时,忽然看见一个打着赤脚的小男孩站在我办公室门口,吓了我一跳。我走过去问他:“小朋友,你找谁?”他回答说:“找刁解娣。”我问他:“你知道她吗?”他说:“不知道。”我又问他:“你找她有什么事吗?”他说:“我是文武乡×××生产队的独生子×××,今年从文武乡中学初中毕业了,要来墨江读书,找她帮忙。”当时我左思右想,回忆起了这个孩子是我10年前在文武乡计生办工作时第一个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独生子。当时他爹爹瘫痪在床,他妈妈是憨人,是居住在生产队社房里的弱势群体。情况清楚后我的思想斗争很激烈,知道很难处理好这件事,要是不想尽办法让他读书心里总觉得对不起他一家人。让他读书呢,吃、穿、住、行的经费开支怎么办?我也有孩子,家庭矛盾怎么处理呢?思想斗争几天后,我决定还是把这件事在一家老小中公开,取得家人的支持,共同来做这件善事。召开家庭会议时,我把这件事做了陈述后,最终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把他安排在墨江县职业高级中学就读,我家对他的管理是星期一到星期五给大米、给钱,在学校吃住,星期六、星期日回到我家吃住。高中3年里我们全家人把他当成自家人对待,我女儿当时说了令人十分难忘的一句话:“妈妈!今天哥哥要回来了,要少吃一点饭,不然哥哥不够吃。”想起真心酸。3年高中毕业后我要求他考大学,他说:“我再不忍心让娘娘供我读书了,谢谢娘娘!”毕业后他流着眼泪,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家。他现在在普洱市的一家企业上班,发展得很好,在市中心买了一幢住房,经常邀请我们去他家。想起往事,体会到计生工作苦中有乐,多滋多味。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推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为了开展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我们进行了基线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实施方案》《优质服务工作登记表》等,取消了育龄妇女管理证,换发了《生殖保健服务手册》和《优质服务小知识手册》,并按优质服务工作登记表的41项内容开展服务工作,已婚育龄妇女每年平均享受健康检查服务不少于3次。
推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方针的具体体现,是评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质量与水平的一项标志性工作,所以,我们在知情选择方面的具体做法如下。
(1)让避孕对象充分知情。针对不同避孕对象的不同情况,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面对面的咨询,让育龄群众在知晓生育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本人的生理特点和职业特点,了解本人的健康状况,了解 3种以上避孕节育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副反应,了解服务站(所)能够提供避孕服务的条件和可供选择的避孕方法。
(2)技术服务人员对服务对象要充分知情。即在熟练掌握避孕节育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基础上,了解服务对象的生育意愿和生育史,了解其健康状况和生殖健康需求,了解其对避孕方法的知情程度。
(3)在双方知情的基础上,通过面对面方式,技术服务人员与育龄夫妇共同分析其自身情况,本着安全简便、长效为主、鼓励男性参与的原则,提出最适宜该夫妇的避孕方法指导和建议,由夫妇双方共同做出选择决定,然后由技术服务人员为其提供优质而规范的避孕节育服务。
(4)管理人员与技术服务人员对采取避孕节育措施的夫妇要进行定期随访。技术服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实施绝育和放环等长效节育手术的对象,在规定时限内进行逐人随访;对选择药具实施避孕的对象,由村级宣传员全面进行月访;对当年使用药具有失败史或有明显副反应的特殊对象,由乡(镇)技术服务人员负责重点随访。如出现副反应或并发症,必须及时予以治疗。
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在计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实行民主管理。为了接受群众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监督,发展计划生育协会会员30892名,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计划生育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特别是扎根于群众的计划生育协会,组织育龄群众发挥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
建设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县级有专职宣传干部,设有广播栏目、婚育学校、人口学校,《墨江通讯》上设有《人口园地》。配有摄影机2台、照相机1台、放映机1套及必要的宣传器材。乡(镇)均有人口学校,村(居)民委员会设有人口学校教学点,服务所有宣传培训室,为开展优质服务工作创造了条件。
回顾我在不同计生岗位工作的两段经历,多少陈年往事历历在目,多少酸甜苦辣涌上心头。
我从事计生工作的第一个阶段(1979~1988年)的10年,是开展计划生育“三为主”和优质服务项目之前,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最基层的计生干部,由于缺乏必要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条件,只能凭借自己朴素的感情和倔强的性格,迎着困难,走村串寨,一家一户地去做工作,终于在哈尼族大山沟里开启了现代避孕节育的先河,总结了一条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经验,这就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做好“天下第一难事”的一把金钥匙。
我从事计生工作的第二个阶段(1998~2003年),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计划生育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开展优质服务工作后,不仅仅靠朴素的情感,而且有了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和成熟的技术,还有了群众的自觉拥护。我和我的同事们身在其中,获得了锻炼,增强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成长为一批优秀的基层干部,当时参与“三为主”和优质服务项目试点工作的20多名年轻干部后来被提拔到不同岗位任职。至今他们常说:“昨天的计划生育工作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给了我们今天认真工作的资本。”今天的计生工作深受广大育龄群众的欢迎,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做计划生育工作的干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贴心人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我们在全县唱响了“心系群众、情暖万家、贴近家庭、服务到人”的服务口号,从而调动了全体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广大育龄群众参与优质服务的自觉性,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优质服务工作逐渐被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通过“三为主”和优质服务项目的实施,改善了计生部门的办公条件,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有力地推进了我县计划生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违法生育人数逐年减少,计划生育率达95.48%。知情选择率逐年提高,综合节育率达85.68%,自愿及时避孕人数不断增加,避孕及时率达65%。“三为主”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巩固率达91.16%。连续4年荣获市级计划生育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建立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公示制,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做到文明执法,呈现干群关系良好的可喜局面。
2003年10月,云南省思茅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推荐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同年11月20日,国家验收组在张二力司长的带领下到墨江评估验收。张二力司长到墨江后连夜查看了数年的人口统计报表,第二天马不停蹄地到龙坝乡对优质服务工作进行了实地评估,同时走村串户,与群众直接交谈。在龙坝乡验收工作接近尾声时,国家验收组技术专家韩丽辉老师对我说:“刁局,你们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工作做得那么好,真不容易,我很受感动。”评估验收工作结束后我们挥泪告别。2017年2月,韩老师情深意长地专程来到她曾经指导过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我们姐妹一起谈笑风生,忆过往工作的经历,看今朝墨江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二力司长,在整个评估验收过程中不厌其烦地给我们灌输优质服务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做法和新经验,让我们学到了不少优质服务新知识,有力地促进了我县优质服务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张二力司长为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点燃了永不熄灭的明灯,引导我们获得了全国第一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的称号,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计生故事讲不完、写不尽,衷心祝愿全国老计生工作者平安、健康、幸福,也祝愿正在为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默默奉献的工作者谱写出更加辉煌的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