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优质服务就是要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收藏

1996年8月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我进入了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亦即现在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尽管我的专业是人口学,但在北大读博期间的主攻方向是单亲家庭。因此,我那时对于计划生育的理解是粗浅的,和普通人的理解一样:控制人口,“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超生了就要罚款。当时知道北大人口研究所涂平教授参与了国家计生委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在部分乡镇引进新型避孕技术——皮下埋植技术。项目遇到的最大阻力是各地要考核结扎率,后来对试点乡镇的考核允许一例皮下埋植算作一例结扎,才顺利完成这个项目。项目总结会上,国内的干部说引入新型避孕技术项目的最大成果是引入了“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概念。因此,我当时对于“知情选择”的认识就是群众可以在皮埋与结扎之间进行选择。

来到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正值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试点启动一年后,我一下子懵懵懂懂地扎进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试点工作之中。但是,对于什么是优质服务、其包括哪些内容既不清楚也不理解,对于它对中国计划生育乃至于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也没有深刻的认识。随着越来越多地参与优质服务项目的研讨会和培训会,深入基层检查和指导,我慢慢地对于优质服务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优质服务不仅是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在管理方式、服务态度、工作方法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说白了就是要换位思考,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考虑问题,满足群众需求,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要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还真是不容易:群众希望生育两个孩子,最好一男一女,但当时的生育政策规定了大多数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因此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生育意愿不能得到满足。在生育政策没法改变的情况下,又要使计划生育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怎么办?只能在当时的政策框架下,寻找一些可以突破的关键点,把计划生育工作做成群众容易接受、不伤害群众的利益、对群众有利的工作。

中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不仅要应对国内的挑战,也要顺应国际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领域的新动向。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和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强调,计划生育要从控制人口数量向提高人口素质转变,从控制生育向全面提升妇女的生殖健康转变,特别提出了要保护妇女的生殖健康权利。这些新概念和新动向不仅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提出了挑战,也为优质服务试点工作提供了先进理念和方法。国家计生委在优质服务项目试点的方案中明确提出,将提升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殖权利作为重要的目标。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