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先生铜像
龙冈书院(王文成公祠)大门
圆形的门上写有“阳明洞”几个字。沿着石阶上山,满目古树苍苍,不一会儿就到了一个院子。院子外面是青砖的围墙,门内有青石板天井,一边是龙场驿站,另一边的阳明祠在九级台阶上,院墙边有一棵五百年的黄荆树。山上两层的亭阁建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一层放有一把古琴和一些纸,阳明先生来贵州时就携带着这两样东西。亭阁的石头上刻有“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阳明学说方法论核心,先生说“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旁边是龙冈书院(后改建为王文成公祠),大门上有对联“三载栖迟洞古山深含至乐,一宵觉悟文经武纬是全才”。当时学生越来越多,有不少湖南、湖北的学子远道而来。先生当年对龙场学生的教条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过道内是天井,天井旁边一间房子内有阳明先生铜像,铜像是日本的一家公司赠送的,反映了阳明学说在日本的影响。根据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在日本的体验,明末逸民在日本江户立昌明学校,学士大夫都手持先生之书,使得日本人勇于变法、勇于敌忾、勇于地方自治,学以精神而不学以形式、规矩,从心改变自我。有一个重庆的老师带着几个学生在参观,那老师说打算以后致力于讲解心学,但那些学生都没有听导游的介绍。铜像边有一束束的菊花,说明我国游客对先生非常景仰,也说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国人的重视。天井一边的房子上写着“培养元气”几个字,听说是民国时期修文县县长书写的,还有一间房子关押过张学良和赵四小姐。民国时期把龙冈书院搬迁出去,后来正式改名为修文中学,这里的旧址失去了文化传承的功能,成了人们缅怀先生的地方。晚清以来我国的教育不断变革,科学技术方面学习西方,精神方面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科学和人文是相互贯通的,梁启超先生认为道学是本而科学是末。杨叔子院士认为:“没有科学的民族一打即垮,没有人文的民族不打自垮。”《线性代数》是《道德经》,《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文学理论。“啤酒2元钱一瓶,4个瓶盖换1瓶,2个空瓶换1瓶,问10元可以喝几瓶?”这题找等量关系方法的就更有普遍性。做具体的数学题而体会数学的精神,正是知行合一思想的运用。教育不能只是教点谋生的技能,应该使身心健康发展,“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任正非同志就特别强调精神方面的修养。《孙子》说:“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先生的军事业绩应该与自己的心学相关,先生任兵部主事时上疏直言:“伏愿追收前旨,使铣等仍旧贡职,扩大公无我之仁,明改过不吝之勇。”刘瑾矫诏杖五十,发配贵州龙场,佯投钱塘,有诗“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沿着石阶而下,至阳明洞,路边几棵高大的阳明柏都有500多年历史了。阳明洞有三个门,是一个很小的旱洞,里面钟乳石千姿百态。洞门口写有“阳明先生遗爱处”“奇境”等字样,大门的顶上刻有不少书法。阳明洞边有一间木房子,是当时老百姓搭了给先生住的茅草棚改建的,后来阳明先生搬到洞里住了。阳明先生是性善论者,晚年特别强调“致良知”,认为良知就在每个人的心里。现在的市场经济需要强调“致良知”,市场的扩大需要信任作为基础。根据“知行合一”,只有爱国的口号而没有爱国的行动不算真爱国,沉下心做好自己事情的人更加真诚。当我们有好的思想观念的时候,还需要适当的社会结构和正式制度与其相适应,这样才能保证“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修文县的旅游开发以王阳明为依托,能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从贵阳高铁站到金阳客车站的车上,遇到一个做饭的大妈,很喜欢世界文学,有的书反复看许多遍,去年看了一百多本世界文学书,一直保持着年轻时的理想。而人文教育中,学些这概论那概论作用相对较小,名著的熏陶才是真正有益的。一个本地朋友只上过小学,他还是十多年以前来过,说以前下面的那些建筑都没有。这次到贵阳认识的这个朋友对我很友好,当我要离开修文县城到桃源河景区时一直送我到车上。良知在他心里,他像照顾自己一样照顾我。我们很多人认为和受教育不多的人一起更愉快,说明教育应该保持人们天性中自然淳朴的方面。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是十分有益的。老子的智慧主要来自对大自然的观察。《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论语》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来到桃源河景区,房子都是三四层的楼房。桃源河景区正在维修,门票230元我认为很贵,但后来听说贵阳人都喜欢来玩,城市人很喜欢周末到乡下来,7月、8月、9月三个月每家客栈都满满的。有两个贵阳来的妇女,是给父亲治腿的,说这里有个老中医很有名。她们的修养很好,爱自己的父亲像爱自己一样,在孝方面做到了“知行合一”。《论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公路边的地以前是种玉米和稻谷的,现在都改为种花和苗木了。有一片水塘是挖出来的,山坡上青草绿绿的,有风雨廊和建筑物。沿着大道而行,山谷中和山坡上有9800亩猕猴桃基地,这里的猕猴桃主要卖给酒厂,实现了产业链的衍生,产品的附加值大大增加。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独山村是美丽乡村,房子集中在公路两边,像一个镇一样,这里的农家乐只在旅游旺季营业,平时营业的话会亏本。有一家很大的山庄,重庆人喜欢夏季来避暑,里面有很多房间,人住得满满的。来到一家布依族人的“下西冲农家山庄”,这里的布依族人以前住木房子,他们说那样的房子住着不方便,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都愿意住楼房了。清明节他们家族人都在一起吃饭,许多人都在贵阳市上班,看上去都是有文化的。这家农家乐生意很好,平时也是营业的,树林中养着土鸡,城里人很喜欢吃这里的土鸡和鱼,还把腌肉和香肠作为礼品带回去。这里有水库,是山上溪水自然形成的。一个在农家乐做工的人是来本村做女婿的,我和他在一起聊天很愉快,他说现在旅游开发回来了不少人,创业主要做养殖,如养鱼、养鸡、养蜜蜂。一个大学毕业生说贵州的民居都由北京同一家公司打造,哪里都是一个样子了,说王阳明对修文县的影响是“带动了旅游开发”。我认为阳明先生不仅应该带动经济发展,更应该带动乡村文化的振兴,在旅游开发中应该增加文化的内涵。王阳明先生是罕见的兼三不朽于一身的人,学习他的思想智慧有益于我们的全面发展。他剿灭宁王叛乱后,将朝中交贿臣僚手籍悉焚,深得儒家恕道。江彬等奸臣陷害前,张永见皇上,说:“王都御史忠臣为国,今欲以此害之,他日朝廷有事,何以教臣子之忠!”他如爱自己那样热爱山地乡村,写的诗体现了心物合一:“苍峰抱层嶂,翠瀑绕双溪。下有幽人宅,萝深客到迷。”
');" class="a2">收藏修文古名龙场,明朝奢香夫人建立龙场驿,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建县命名修文,取“偃息武备,修明文教”之意。修文县城有阳明大道,街道的名称洋溢着儒家文化气息。1508年兵部主事王阳明任龙场驿丞,潜心研究《大学》,反思程朱理学,悟“格物致知”,首倡“知行合一”,创龙冈书院,后讲学于贵阳书院。景区大门口有广场,广场上流水潺潺,一树树鲜花盛开,石柱上刻有王门在全国各地的著名弟子,郭子章在《黔记》中记载了阳明先生在贵州的著名弟子。王门学派贵州代表,早期有汤伯元、陈宗鲁、叶子苍,成熟期有李渭、孙应鳌、马廷锡,后有萧重望等。进大门有王阳明先生铜像,底座上刻有他征战江西、广西、福建各地的业绩。王阳明纪念馆内有三进房子,门楣上分别写有“明德”“亲民”“至善”,可以看出《大学》对阳明学说的影响。《大学》提倡“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阳明先生从泛滥于辞章到出入于佛老,几经周折后在龙场驿潜心研究儒家经典,在认识论方面与朱熹的“穷万物之理”的路径不同。风雨廊内刻有阳明先生诗作。先生著述甚丰,他的学说的根本点是“心物合一”“人我一体”。他认为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是非为体,人们对草木、鸟兽、亲友、国家之爱都因为我心与之为一体。他主张要多在人事上用功夫,是极端的唯心论者也是极端的实验论者。任何事情都有普遍的“道”在其中,经历不同的事,体验不同的环境,能使我们多了解非可言传的知识,多数知识都是边干边学的产物。
王阳明先生铜像
龙冈书院(王文成公祠)大门
圆形的门上写有“阳明洞”几个字。沿着石阶上山,满目古树苍苍,不一会儿就到了一个院子。院子外面是青砖的围墙,门内有青石板天井,一边是龙场驿站,另一边的阳明祠在九级台阶上,院墙边有一棵五百年的黄荆树。山上两层的亭阁建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一层放有一把古琴和一些纸,阳明先生来贵州时就携带着这两样东西。亭阁的石头上刻有“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阳明学说方法论核心,先生说“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旁边是龙冈书院(后改建为王文成公祠),大门上有对联“三载栖迟洞古山深含至乐,一宵觉悟文经武纬是全才”。当时学生越来越多,有不少湖南、湖北的学子远道而来。先生当年对龙场学生的教条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过道内是天井,天井旁边一间房子内有阳明先生铜像,铜像是日本的一家公司赠送的,反映了阳明学说在日本的影响。根据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在日本的体验,明末逸民在日本江户立昌明学校,学士大夫都手持先生之书,使得日本人勇于变法、勇于敌忾、勇于地方自治,学以精神而不学以形式、规矩,从心改变自我。有一个重庆的老师带着几个学生在参观,那老师说打算以后致力于讲解心学,但那些学生都没有听导游的介绍。铜像边有一束束的菊花,说明我国游客对先生非常景仰,也说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国人的重视。天井一边的房子上写着“培养元气”几个字,听说是民国时期修文县县长书写的,还有一间房子关押过张学良和赵四小姐。民国时期把龙冈书院搬迁出去,后来正式改名为修文中学,这里的旧址失去了文化传承的功能,成了人们缅怀先生的地方。晚清以来我国的教育不断变革,科学技术方面学习西方,精神方面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科学和人文是相互贯通的,梁启超先生认为道学是本而科学是末。杨叔子院士认为:“没有科学的民族一打即垮,没有人文的民族不打自垮。”《线性代数》是《道德经》,《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文学理论。“啤酒2元钱一瓶,4个瓶盖换1瓶,2个空瓶换1瓶,问10元可以喝几瓶?”这题找等量关系方法的就更有普遍性。做具体的数学题而体会数学的精神,正是知行合一思想的运用。教育不能只是教点谋生的技能,应该使身心健康发展,“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任正非同志就特别强调精神方面的修养。《孙子》说:“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先生的军事业绩应该与自己的心学相关,先生任兵部主事时上疏直言:“伏愿追收前旨,使铣等仍旧贡职,扩大公无我之仁,明改过不吝之勇。”刘瑾矫诏杖五十,发配贵州龙场,佯投钱塘,有诗“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沿着石阶而下,至阳明洞,路边几棵高大的阳明柏都有500多年历史了。阳明洞有三个门,是一个很小的旱洞,里面钟乳石千姿百态。洞门口写有“阳明先生遗爱处”“奇境”等字样,大门的顶上刻有不少书法。阳明洞边有一间木房子,是当时老百姓搭了给先生住的茅草棚改建的,后来阳明先生搬到洞里住了。阳明先生是性善论者,晚年特别强调“致良知”,认为良知就在每个人的心里。现在的市场经济需要强调“致良知”,市场的扩大需要信任作为基础。根据“知行合一”,只有爱国的口号而没有爱国的行动不算真爱国,沉下心做好自己事情的人更加真诚。当我们有好的思想观念的时候,还需要适当的社会结构和正式制度与其相适应,这样才能保证“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修文县的旅游开发以王阳明为依托,能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从贵阳高铁站到金阳客车站的车上,遇到一个做饭的大妈,很喜欢世界文学,有的书反复看许多遍,去年看了一百多本世界文学书,一直保持着年轻时的理想。而人文教育中,学些这概论那概论作用相对较小,名著的熏陶才是真正有益的。一个本地朋友只上过小学,他还是十多年以前来过,说以前下面的那些建筑都没有。这次到贵阳认识的这个朋友对我很友好,当我要离开修文县城到桃源河景区时一直送我到车上。良知在他心里,他像照顾自己一样照顾我。我们很多人认为和受教育不多的人一起更愉快,说明教育应该保持人们天性中自然淳朴的方面。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是十分有益的。老子的智慧主要来自对大自然的观察。《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论语》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来到桃源河景区,房子都是三四层的楼房。桃源河景区正在维修,门票230元我认为很贵,但后来听说贵阳人都喜欢来玩,城市人很喜欢周末到乡下来,7月、8月、9月三个月每家客栈都满满的。有两个贵阳来的妇女,是给父亲治腿的,说这里有个老中医很有名。她们的修养很好,爱自己的父亲像爱自己一样,在孝方面做到了“知行合一”。《论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公路边的地以前是种玉米和稻谷的,现在都改为种花和苗木了。有一片水塘是挖出来的,山坡上青草绿绿的,有风雨廊和建筑物。沿着大道而行,山谷中和山坡上有9800亩猕猴桃基地,这里的猕猴桃主要卖给酒厂,实现了产业链的衍生,产品的附加值大大增加。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独山村是美丽乡村,房子集中在公路两边,像一个镇一样,这里的农家乐只在旅游旺季营业,平时营业的话会亏本。有一家很大的山庄,重庆人喜欢夏季来避暑,里面有很多房间,人住得满满的。来到一家布依族人的“下西冲农家山庄”,这里的布依族人以前住木房子,他们说那样的房子住着不方便,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都愿意住楼房了。清明节他们家族人都在一起吃饭,许多人都在贵阳市上班,看上去都是有文化的。这家农家乐生意很好,平时也是营业的,树林中养着土鸡,城里人很喜欢吃这里的土鸡和鱼,还把腌肉和香肠作为礼品带回去。这里有水库,是山上溪水自然形成的。一个在农家乐做工的人是来本村做女婿的,我和他在一起聊天很愉快,他说现在旅游开发回来了不少人,创业主要做养殖,如养鱼、养鸡、养蜜蜂。一个大学毕业生说贵州的民居都由北京同一家公司打造,哪里都是一个样子了,说王阳明对修文县的影响是“带动了旅游开发”。我认为阳明先生不仅应该带动经济发展,更应该带动乡村文化的振兴,在旅游开发中应该增加文化的内涵。王阳明先生是罕见的兼三不朽于一身的人,学习他的思想智慧有益于我们的全面发展。他剿灭宁王叛乱后,将朝中交贿臣僚手籍悉焚,深得儒家恕道。江彬等奸臣陷害前,张永见皇上,说:“王都御史忠臣为国,今欲以此害之,他日朝廷有事,何以教臣子之忠!”他如爱自己那样热爱山地乡村,写的诗体现了心物合一:“苍峰抱层嶂,翠瀑绕双溪。下有幽人宅,萝深客到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