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
清水江边摊子上早餐有炸糍粑。吃完早餐,乘一辆面包车到南寨,柳基古城离南寨乡不远。一路上青山连绵,山路蜿蜒,江水清澈,风景如画,上游河床越来越窄。3个小时的路途,那人只收了我10元钱。南寨正在赶集,镇上的人不多,在公路上招过路车到柳基古城,那是两个四川来做日化生意的人。柳基古城北门口有小卖部,有两个人坐在那里,北门城墙古老,上去是很长的青石板台阶。山上都是两层木板吊脚楼,许多房子都锁着门,有些房子已经歪斜。山顶关羽庙门前有两棵古老的桂花树,观音庙的大门紧闭,土地庙里供奉的是儒家官员,这里清代的石碑保存完好。南门有城墙断垣,有小学在原书院旧址,里面石阶完好,清朝留下的石碑很多。小学原有7位老师,现在没有一个老师,也没有一个学生了。回到小卖部,遇到做了31年支书的甘宗群,他领我到家里坐。他在八九十年代得了很多奖状,还到过鼓浪屿和西湖等地方。他给了我一个粑粑,还给我吃了一个煮红薯,这里红薯多,土地长不出土豆,村里还有50多亩田。有几棵高大的树木,别人要砍掉时他没有同意,那些古碑别人要砸掉时他也没同意。他带我上山,是沿着他家旁边的一条青石板石阶上去的,以前的县政府屋基还在,当时的县政府只有一间房子,1947年撤销柳基分县,后来这里逐步成为柳基村。这里还有30多户人家,村里还有几棵古树,偶尔遇到人到田里干活,但大多数房子都没有人住了,有的迁移到县城了,有的外出打工了,甘书记推开了很多家废弃的房屋给我看。柳基城墙是清朝为了管理苗疆而建的,雍正十三年(1735)建土墙,乾隆三年(1738)改建石墙,城墙长1194.3米,有4个城门6个炮台。咸丰八年(1858),苗族起义大军攻占县城,城墙多处被毁。现在终于进入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时期,民族地区人们走向市场,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持。制度经济学认为:“一旦特定的主体为限制竞争过程而进行干预(如形成卡特尔),或者运用其权势以进行强制(如建立市场进入壁垒),和平和安全就可能因冲突的个人化、情绪化和政治化而遭殃。……培育竞争应被视为抑制权势集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有效遏制因集中而滥用权势以危害安全、和平和自由的现象。”
柳基古城墙
');" class="a2">收藏5000年前两支苗族先民从中原迁来,凯里有大山中的山苗,也有居住在清水江边的水苗,他们以往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制度经济学认为:“一种基于社会结合和社会共享的‘部族精神’演化了千百万年,它已深深地扎根于人类的灵魂之中。”
镇远县金豹镇在公路边,有两条宁静的街道,夜晚没有多少灯光,街道边有溪水从山中流来,又向山中流去,溪水边有一所小学。在镇上住一夜需要80元,两三年以前只需要20元,高速公路的修建改变了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苗族阿婆的餐馆内有很多人在吃饭,蛋炒饭的味道很好。“这是我们吃剩下的菜,若不嫌弃就吃。”我很喜欢这里的随意,吃了点莴笋炒肉,说她做得很好吃,她很高兴地说“以后再来”。市场化使不同的人聚集交流,因而更有利于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和而不同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早晨街上没有多少人,路边布依族阿婆的炸米粑1元钱两个。几个妇女坐在一起,挑着白菜在卖,她们说:“她的米粑很好吃,还卖到浙江,浙江人特别喜欢吃。”一家手机店的女孩说:“这里6天赶一次集,赶集的时候人很多,每天可以卖出两三部手机。这里房子的租金是每年12000元。我是苗族人,也不会唱苗歌了,上一辈人会唱。”等去报京侗寨的班车,农机店门外有几个人在一起烤火,所谈的话都很贴近生活。这里的人是自然朴实的,各处的乡村文化生活都应该更加丰富。
报京侗寨的街道在公路边,木板制成的房子有些古老,好多侗族阿婆在领卫生纸,等车的亭子处有卖牛肉的,说到侗族大寨要沿着青石板路下坡。寨子内有一条溪流,一家门口有两个侗族阿婆,还有一个来铺沥青的镇远人。那两个阿婆很热情地同我说话,这里的人很容易成为朋友。一个朋友和我一起在寨子里转了转,寨子内有一大片新修的两三层的木板房,一些古老的房子都是矮小的吊脚楼,寨中心有广场和侗族鼓楼。有一些小卖部、餐馆和客栈,不少妇女在一起聊天,有些背着娃娃,这里的人生活很闲适。400多户的侗寨,听说5年前被人纵火烧了,纵火者是神经有问题的人,素质低的人会产生负的外部效应,那样的人在市场化过程中会越来越少。这里的房子是灾后由政府修建的,每平方米400元卖给村民,但有一个给摩托车加油的人对价格不满意。两眼井边有人在洗菜和洗衣服,井水是用管子引来的山泉水。风雨廊中有一个侗族老太太在带孙女晒太阳,那两岁的孙女走起路来帽子上的银饰当当响,那个阿婆很爱聊天,说这里每年农历三月三的山歌节很热闹。从风雨廊下看,房子在山坡上高低一片,村里有很高的银杏树,山沟中有长长的一片梯田。和那朋友走到街道,这里还没有正规的餐馆,那个朋友请我吃了一碗米线。一个小伙子打工刚回来,正在吃蛋炒饭,说去广东打工只为不给家里老人添麻烦,而这就是自强、自立的精神,是市场化过程中需要的最基本的精神。
剑河县城段清水江十分宽阔,在蓝天下荡漾着银子般的光芒,山下仰阿莎女神的银像是那样美丽端庄,那是苗族文化魅力的象征,如壮族的刘三姐、彝族的阿诗玛。县城有山溪水白闪闪地流入清水江,桥头有妇女用火盆烤糍粑卖,我想走近清水江和仰阿莎女神。一条古老的青石板街道,两边是传统的小木板房子,几个身穿侗族服装的阿婆在巷子里坐,这样的街道和旁边的高楼很不协调,应该不会存在太长时间了,传统村落和民居的消失让人无可奈何。穿过古巷来到清水江,在桥上可见碧绿的江水弯转而来。清水江边有花园,花园中有田园,有风雨长廊,天是那样蓝。仰阿莎银像背靠青山,是那样楚楚动人,在石阶上仿佛向人们走来,那是几千年民族文化的结晶。在县城红绿灯处等到柳川的车,车上都是周末回家的学生。到柳川镇已经是夜晚。清水江边有几排楼房,有一家侗族人在做烧烤,那朋友邀我一起吃酸汤牛肉,牛肉汤很好喝,嫩豆腐很有味道。老板以前在外地打工时是做焊接工,每月有六七千元的收入。现在回到镇上开餐馆,房子的租金每年7000元。“十多年前在贵州,一个人是不敢在外面走路的,我小时候读书也是翻山越岭的。这里在搞建设,外来人多,餐馆生意还不错。家里也有田,是老人在种田。”制度经济学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且很少共同点的人们,只要能在市场中相互交易,就能有益地和平地相互交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有可能相互学习,甚至相互尊重并形成好感。”
清水江
清水江边摊子上早餐有炸糍粑。吃完早餐,乘一辆面包车到南寨,柳基古城离南寨乡不远。一路上青山连绵,山路蜿蜒,江水清澈,风景如画,上游河床越来越窄。3个小时的路途,那人只收了我10元钱。南寨正在赶集,镇上的人不多,在公路上招过路车到柳基古城,那是两个四川来做日化生意的人。柳基古城北门口有小卖部,有两个人坐在那里,北门城墙古老,上去是很长的青石板台阶。山上都是两层木板吊脚楼,许多房子都锁着门,有些房子已经歪斜。山顶关羽庙门前有两棵古老的桂花树,观音庙的大门紧闭,土地庙里供奉的是儒家官员,这里清代的石碑保存完好。南门有城墙断垣,有小学在原书院旧址,里面石阶完好,清朝留下的石碑很多。小学原有7位老师,现在没有一个老师,也没有一个学生了。回到小卖部,遇到做了31年支书的甘宗群,他领我到家里坐。他在八九十年代得了很多奖状,还到过鼓浪屿和西湖等地方。他给了我一个粑粑,还给我吃了一个煮红薯,这里红薯多,土地长不出土豆,村里还有50多亩田。有几棵高大的树木,别人要砍掉时他没有同意,那些古碑别人要砸掉时他也没同意。他带我上山,是沿着他家旁边的一条青石板石阶上去的,以前的县政府屋基还在,当时的县政府只有一间房子,1947年撤销柳基分县,后来这里逐步成为柳基村。这里还有30多户人家,村里还有几棵古树,偶尔遇到人到田里干活,但大多数房子都没有人住了,有的迁移到县城了,有的外出打工了,甘书记推开了很多家废弃的房屋给我看。柳基城墙是清朝为了管理苗疆而建的,雍正十三年(1735)建土墙,乾隆三年(1738)改建石墙,城墙长1194.3米,有4个城门6个炮台。咸丰八年(1858),苗族起义大军攻占县城,城墙多处被毁。现在终于进入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时期,民族地区人们走向市场,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持。制度经济学认为:“一旦特定的主体为限制竞争过程而进行干预(如形成卡特尔),或者运用其权势以进行强制(如建立市场进入壁垒),和平和安全就可能因冲突的个人化、情绪化和政治化而遭殃。……培育竞争应被视为抑制权势集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有效遏制因集中而滥用权势以危害安全、和平和自由的现象。”
柳基古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