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洞景区
到玉水镇要经过天洞景区,两面山岭连绵,中间田野开阔。天洞景区的水泥路上种有梧桐树,有大片的草皮让人很舒服,草地中有河水奔流,宽阔的坝子中有大棚种着铁皮石斛,横亘的山上树木茂盛,树木中有很长的石梯,山上有很多游客。到玉水镇的路上,有一段正在修路,山上石头要滚下来,车子每过10分钟通行一次,路真是高低不平,车过时果然灰尘漫天飞扬。但那灰尘是自然真实的,能够看到自然真实的东西很好。到玉水镇后不知到哪里去,不少人说前面泡温泉不要钱。下拉村处有农民推着车从水泥路下去,说这里有37户布依族人家。到少数民族村寨正是我向往的。村寨门口有溪流,洗衣服的妇女说水是从前面洞口流出的。我上去见大岩石下有水缓缓流出,溪水从路边流进稻田,山下稻田金黄一片。一层的木板房前,有一个剁菜的老人招呼我坐下。他说:“这里没田种了,政府都征用了,要做什么我们也不知道,每亩地给39000元。出去打工每月三四千元也不够一家人用,我们60多岁的人打工人家是不要的。”回到公路上,一家楼房门前坐着两个给人家砍树枝的,一个剁着猪腿的老板是村组长,他们邀我一起吃火锅。那人说自己是残疾人,两岁的时候得小儿麻痹症,赤脚医生打针用错了药,村里有十几个不是脚跛就是背驼的。经济发展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那组长说现在这方面情况好了。经济学认为:“控制疾病,提高健康和营养水平。其目的不仅在于使人们生活得更幸福,而且要使他们能成为生产能力更高的劳动力。”
独山县城不远有影山镇,影山镇有胭脂河,净心谷景区在胭脂河边,两岸世居布依族和水族。影山镇东面有桑麻村和八瓣坡,两溪汇聚而成岔河,全长17.8公里,流经翁奇村、友芝村,河边遍布高高的柳树。一片仿古建筑为翁奇营盘,是清朝团练杨维藩练兵处。做工的本地人说搬迁是将原来的房子每平方米补贴800元,划好地基让他们自己做,买和卖差不多20万元持平。七、八月份在这里避暑的人不少,旺季住一夜为120元,淡季一般50元。胭脂河转弯处有一大片荷塘,里面走廊曲折,风雨亭长长的。荷塘那边有广场,舞台上布依族小伙子用一片树叶吹奏,如万鸟齐鸣,如泉水哗哗,《映山红》《大地飞歌》婉转动听,游客掌声不断。一群布依族姑娘手持扇子跳舞,充满欢乐和喜悦。舞台上写有“诗书礼义”字样。水司府堂在太阳下熠熠生辉,高楼占地5900平方米,16层高99.9米。导游说:“这个酒店是世界第一大水族建筑,两个汉白玉石狮也是世界最高的,欢迎大家入住。”奎文阁在河那边,桥下叠水发出声响,“友芝书院”几个字十分醒目。书院中天井很大,进门有古戏台,四周是两层的木板房。莫友芝是晚清金石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并与郑珍合著《遵义府志》。莫友芝父亲莫与俦,嘉庆四年(1799)进士,在家乡教书42年,道光三年(1823)莫友芝和父亲一起到遵义府学当教授。令公祠里面有杨令公以及杨文广塑像,四周木柱粗粗的,中间天井长长的,据说是以前举行乡试的地方。杨文广,皇祐四年(1052)随狄青讨伐广西起义领袖侬智高,英宗时升团练使、侍卫亲军龙卫,后随陕西经略使韩琦打败西夏军。杨端,山西太原人,乾符三年(876)收复南诏攻陷的播州并定居于此,开始统治播州直到贞明元年(915)病逝。杨端之孙杨牧南即位,此后,杨氏一直统治播州,直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朝廷平杨应龙叛乱杨氏土司的统治才结束。杨氏土司统治范围为遵义、凯里及都匀部分地区,现杨氏为贵州第一大姓。台阶上去是文庙,内有大成殿、诸子堂,木柱支撑,红色墙壁。到大观园景点有宽阔的马路,高大气派的建筑中有“诰命府”,有一个开车过来的人说又要买50元钱的门票。大门上写着“一生功绩耀千秋,三世诰命传万代”,富丽堂皇的杨府共九进,内有皇帝赐的匾额,有阮元题“尊前俱是蓬莱守,笔下还为鲁直书”。杨维藩因为平叛加封为中宪大夫,官四品,其母、祖母、曾祖母为四品恭人,三代诰命夫人都葬在翁浪播坡。杨维藩,独山兔场人,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道光二十年(1840)独山知州韩超请杨维藩为团练,咸丰十年(1860)平黔南之乱有功。晚清维持传统乡村秩序靠的是地方团练,朝廷发官帽子,资金由地方自己办理,效果十分显著。翰林府上层是宾馆,大门前写有“容驷高门,光昭前代”,有影山镇万民钦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中进士。尹珍府高大气派,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尹珍出生于毋敛(今独山)。尹珍20岁北上求学,21岁到京师洛阳拜许慎为师,28岁回故里讲学,69岁举孝廉,70岁历尚书丞郎,74岁任武陵郡太守,76岁任荆州刺史时辖7郡117县,78岁辞官回乡教书直到84岁病逝,他的经历可以说做到了“人尽其才”。老街里面有铁匠铺、陶艺坊,有朱雀和玄武石像,有长长的凉亭,三层的木板楼房前放有许多轿子,后花园门口的青龙白虎雕像高大无比。
村寨风光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的思想相较于韩非子不为君王所用就丢弃的思想更具有包容性,这也是儒家文化影响更大的一个内在原因。我以前在其他旅游景区说过:“社会主义的理念是人与人平等,人为什么要人家抬着才舒服呢?怎么可以说士就是仕呢?”有小伙子说:“你这样想,人家不这样想。”一个教书的人说:“哎呀,那是在反映一种实际情况。”开餐馆的湖南吉首女老板说:“这里人流量少,本地人不吃早餐,吃碗粉只愿出5元,我们要卖15元才能保本。这里的房屋租金一年10万元,请一个做菜的师傅每月要花1万元,政府想每月给800元留住我们,但我们明天就要关门走人了,附近的几家餐馆已经关门走人了。物业管理费交了一年,几千元要不回来了,这费用、那保证金要交不少。这里的门票是100元,交通费10元,停车场收费10元,做活动都要再收费,春节到正月初四的时候游客就不来了。这里的东西就是搞得大,老板太多,水司楼、大观楼的老板都不同,老板被抓了5个,民工的钱发不了。”若很多有价值的权利存在于公共领域,就会使那些为了成功而不惜代价的人受益。这里做生意成本是有点高,而生意人有自动退出和转移地方的自由。现在对工程的监管严格了,这里的一个主要领导因为举债400亿元受到中央处理,而事前的权力制约将会使国家损失更小。制度应该激励企业或组织或个人知识的生产,技能与知识的长期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决定因素。
深河桥有抗战遗址,那里是西南出海大通道,有明朝隆庆五年(1571)修建的古桥,有抗战时期修的黔桂公路遗址,纪念馆内有胡锦涛同志题的“尊重历史”。晚上从深河桥赶往县城,来到莫友芝的影山草堂,草堂外面有荷塘,荷塘边山坡上有亭,掩映在树木中。晚上六点,大门关闭着,简朴的大门上写着“三世学承毋敛水,千秋名重影山堂”。一个送快递的人说:“这里门总是关着的,这个荷塘石杆上都是刻的他的诗。”独山文化底蕴深厚,有很多让人喜欢的地方,是一个能让人心静下来的地方。真正的学者并不刻意追求名利。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老子提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我有非常大的兴趣抄莫友芝先生的诗。《山蚕词》:“一山阴雨一山晴,山自阴晴侬自行。为祷山灵劳护守,仗他衣被遍苍生。”《太湖即景》:“乱山横野霭,落日淡湖阴。坏道莹沙雪,孤村傍月林。”《笔花峰》:“仙云如盖凌云结,瑞光万丈争峨雪。遥遥天际插芙蓉,挺然秀出夸奇绝。”有《播州竹枝词》几首:“几家临水画桥西,一带垂杨绿已齐。比似江南三月里,交交黄鸟尽情啼。”“不狼山外草如烟,折柳刚逢日暮天。纵使轮舟无处着,山花红遍亦堪怜。”“湘山楼阁近桃源,接武游人笑语喧。小憩最宜清响答,鹤池春水正潺湲。”“山城霭霭半阴晴,尽日春光不可寻。聊把玉壶沽酒去,谪仙楼畔听山禽。”《小竹》:“小竹春前手乞栽,伫添疏荫补墙隈。夏来喜长纤纤笋,一日巡檐数几回。”
');" class="a2">收藏独山有一种特产叫臭酸菜,独山人特别喜欢吃,有一家餐馆前总是排很长的队。汽车站门口有阿婆的糍粑2元钱一块,问车站两个拉客的司机哪里好玩,结果他们说的地方我都不想去,我本来就是走到哪里是哪里,所以买了张到玉水镇的车票。“你们推荐那些地方,肯定是在骗我。”“哎呀,这种人不要对他说,你告诉他,他还说你在骗他。”“来来来,听我说,你到玉水镇要后悔的,那里什么玩的都没有,路上都是灰。”“我这个人出门旅游,千里迢迢就喜欢看点灰尘!”我没有机会长期和他们交流,但走过的地方和见过的人都是风景,思虑单纯的人让人的心里无比美好。
天洞景区
到玉水镇要经过天洞景区,两面山岭连绵,中间田野开阔。天洞景区的水泥路上种有梧桐树,有大片的草皮让人很舒服,草地中有河水奔流,宽阔的坝子中有大棚种着铁皮石斛,横亘的山上树木茂盛,树木中有很长的石梯,山上有很多游客。到玉水镇的路上,有一段正在修路,山上石头要滚下来,车子每过10分钟通行一次,路真是高低不平,车过时果然灰尘漫天飞扬。但那灰尘是自然真实的,能够看到自然真实的东西很好。到玉水镇后不知到哪里去,不少人说前面泡温泉不要钱。下拉村处有农民推着车从水泥路下去,说这里有37户布依族人家。到少数民族村寨正是我向往的。村寨门口有溪流,洗衣服的妇女说水是从前面洞口流出的。我上去见大岩石下有水缓缓流出,溪水从路边流进稻田,山下稻田金黄一片。一层的木板房前,有一个剁菜的老人招呼我坐下。他说:“这里没田种了,政府都征用了,要做什么我们也不知道,每亩地给39000元。出去打工每月三四千元也不够一家人用,我们60多岁的人打工人家是不要的。”回到公路上,一家楼房门前坐着两个给人家砍树枝的,一个剁着猪腿的老板是村组长,他们邀我一起吃火锅。那人说自己是残疾人,两岁的时候得小儿麻痹症,赤脚医生打针用错了药,村里有十几个不是脚跛就是背驼的。经济发展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那组长说现在这方面情况好了。经济学认为:“控制疾病,提高健康和营养水平。其目的不仅在于使人们生活得更幸福,而且要使他们能成为生产能力更高的劳动力。”
独山县城不远有影山镇,影山镇有胭脂河,净心谷景区在胭脂河边,两岸世居布依族和水族。影山镇东面有桑麻村和八瓣坡,两溪汇聚而成岔河,全长17.8公里,流经翁奇村、友芝村,河边遍布高高的柳树。一片仿古建筑为翁奇营盘,是清朝团练杨维藩练兵处。做工的本地人说搬迁是将原来的房子每平方米补贴800元,划好地基让他们自己做,买和卖差不多20万元持平。七、八月份在这里避暑的人不少,旺季住一夜为120元,淡季一般50元。胭脂河转弯处有一大片荷塘,里面走廊曲折,风雨亭长长的。荷塘那边有广场,舞台上布依族小伙子用一片树叶吹奏,如万鸟齐鸣,如泉水哗哗,《映山红》《大地飞歌》婉转动听,游客掌声不断。一群布依族姑娘手持扇子跳舞,充满欢乐和喜悦。舞台上写有“诗书礼义”字样。水司府堂在太阳下熠熠生辉,高楼占地5900平方米,16层高99.9米。导游说:“这个酒店是世界第一大水族建筑,两个汉白玉石狮也是世界最高的,欢迎大家入住。”奎文阁在河那边,桥下叠水发出声响,“友芝书院”几个字十分醒目。书院中天井很大,进门有古戏台,四周是两层的木板房。莫友芝是晚清金石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并与郑珍合著《遵义府志》。莫友芝父亲莫与俦,嘉庆四年(1799)进士,在家乡教书42年,道光三年(1823)莫友芝和父亲一起到遵义府学当教授。令公祠里面有杨令公以及杨文广塑像,四周木柱粗粗的,中间天井长长的,据说是以前举行乡试的地方。杨文广,皇祐四年(1052)随狄青讨伐广西起义领袖侬智高,英宗时升团练使、侍卫亲军龙卫,后随陕西经略使韩琦打败西夏军。杨端,山西太原人,乾符三年(876)收复南诏攻陷的播州并定居于此,开始统治播州直到贞明元年(915)病逝。杨端之孙杨牧南即位,此后,杨氏一直统治播州,直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朝廷平杨应龙叛乱杨氏土司的统治才结束。杨氏土司统治范围为遵义、凯里及都匀部分地区,现杨氏为贵州第一大姓。台阶上去是文庙,内有大成殿、诸子堂,木柱支撑,红色墙壁。到大观园景点有宽阔的马路,高大气派的建筑中有“诰命府”,有一个开车过来的人说又要买50元钱的门票。大门上写着“一生功绩耀千秋,三世诰命传万代”,富丽堂皇的杨府共九进,内有皇帝赐的匾额,有阮元题“尊前俱是蓬莱守,笔下还为鲁直书”。杨维藩因为平叛加封为中宪大夫,官四品,其母、祖母、曾祖母为四品恭人,三代诰命夫人都葬在翁浪播坡。杨维藩,独山兔场人,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道光二十年(1840)独山知州韩超请杨维藩为团练,咸丰十年(1860)平黔南之乱有功。晚清维持传统乡村秩序靠的是地方团练,朝廷发官帽子,资金由地方自己办理,效果十分显著。翰林府上层是宾馆,大门前写有“容驷高门,光昭前代”,有影山镇万民钦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中进士。尹珍府高大气派,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尹珍出生于毋敛(今独山)。尹珍20岁北上求学,21岁到京师洛阳拜许慎为师,28岁回故里讲学,69岁举孝廉,70岁历尚书丞郎,74岁任武陵郡太守,76岁任荆州刺史时辖7郡117县,78岁辞官回乡教书直到84岁病逝,他的经历可以说做到了“人尽其才”。老街里面有铁匠铺、陶艺坊,有朱雀和玄武石像,有长长的凉亭,三层的木板楼房前放有许多轿子,后花园门口的青龙白虎雕像高大无比。
村寨风光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的思想相较于韩非子不为君王所用就丢弃的思想更具有包容性,这也是儒家文化影响更大的一个内在原因。我以前在其他旅游景区说过:“社会主义的理念是人与人平等,人为什么要人家抬着才舒服呢?怎么可以说士就是仕呢?”有小伙子说:“你这样想,人家不这样想。”一个教书的人说:“哎呀,那是在反映一种实际情况。”开餐馆的湖南吉首女老板说:“这里人流量少,本地人不吃早餐,吃碗粉只愿出5元,我们要卖15元才能保本。这里的房屋租金一年10万元,请一个做菜的师傅每月要花1万元,政府想每月给800元留住我们,但我们明天就要关门走人了,附近的几家餐馆已经关门走人了。物业管理费交了一年,几千元要不回来了,这费用、那保证金要交不少。这里的门票是100元,交通费10元,停车场收费10元,做活动都要再收费,春节到正月初四的时候游客就不来了。这里的东西就是搞得大,老板太多,水司楼、大观楼的老板都不同,老板被抓了5个,民工的钱发不了。”若很多有价值的权利存在于公共领域,就会使那些为了成功而不惜代价的人受益。这里做生意成本是有点高,而生意人有自动退出和转移地方的自由。现在对工程的监管严格了,这里的一个主要领导因为举债400亿元受到中央处理,而事前的权力制约将会使国家损失更小。制度应该激励企业或组织或个人知识的生产,技能与知识的长期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决定因素。
深河桥有抗战遗址,那里是西南出海大通道,有明朝隆庆五年(1571)修建的古桥,有抗战时期修的黔桂公路遗址,纪念馆内有胡锦涛同志题的“尊重历史”。晚上从深河桥赶往县城,来到莫友芝的影山草堂,草堂外面有荷塘,荷塘边山坡上有亭,掩映在树木中。晚上六点,大门关闭着,简朴的大门上写着“三世学承毋敛水,千秋名重影山堂”。一个送快递的人说:“这里门总是关着的,这个荷塘石杆上都是刻的他的诗。”独山文化底蕴深厚,有很多让人喜欢的地方,是一个能让人心静下来的地方。真正的学者并不刻意追求名利。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老子提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我有非常大的兴趣抄莫友芝先生的诗。《山蚕词》:“一山阴雨一山晴,山自阴晴侬自行。为祷山灵劳护守,仗他衣被遍苍生。”《太湖即景》:“乱山横野霭,落日淡湖阴。坏道莹沙雪,孤村傍月林。”《笔花峰》:“仙云如盖凌云结,瑞光万丈争峨雪。遥遥天际插芙蓉,挺然秀出夸奇绝。”有《播州竹枝词》几首:“几家临水画桥西,一带垂杨绿已齐。比似江南三月里,交交黄鸟尽情啼。”“不狼山外草如烟,折柳刚逢日暮天。纵使轮舟无处着,山花红遍亦堪怜。”“湘山楼阁近桃源,接武游人笑语喧。小憩最宜清响答,鹤池春水正潺湲。”“山城霭霭半阴晴,尽日春光不可寻。聊把玉壶沽酒去,谪仙楼畔听山禽。”《小竹》:“小竹春前手乞栽,伫添疏荫补墙隈。夏来喜长纤纤笋,一日巡檐数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