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草原
斜坡下面是幸福村,顺着公路进去,大门内有两个修摩托车的,有两匹马在草地上啃草,有女子把拴马绳的桩子移动了位置。这里田地比较平整,有的田里开着油菜花,有的田里是矮小的草,有的田中都是水,有的田里是湿泥巴。居民点处有亭,两棵高大的树叫九层皮,有两个人提着两只鸟笼,里面的画眉鸟不住地叫。他们回到旁边的房子,那是白的楼房,外面有围墙围着,进门是场子,棚子中喂有十多只半大的鸡,几个布依族阿婆在坐着聊天,乡村生活十分恬静。村里有两棵高大的柳树,有一片竹子,路铺得很好,屋前屋后有菜地。这里没有明显的水源,但土地能够将雨水留住。继续沿着公路而下,公路边有楼房,有细小的山泉在草地上流,有一片片小水洼。路边锄地的小伙子说都是吃的山泉水,下雨时水就多一些。公路边有田,远远的有村子,村里都是一片片楼房。山坡上有水杉树,山沟中有梯田,越往山下田越肥沃,都是一片绿色。草原乡在大道边,一条街道上有幼儿园和小学,有小学生放学回家,横着还有一条街道。继续沿着公路走,可见到饮用水源保护区,沟里的水时断时续,田里有油菜花,油菜花边有鱼塘。在班车上看到有两座小山长长的,上面的梯田很陡,像梯子一样一层一层的,春天的田野绿绿的。贺雪峰教授认为美丽乡村应该为广大乡民提供公共服务,这样做对乡村是有意义的。
湾滩河社区有一片楼房。沿着公路到河边,中学的楼房还是很漂亮的。河两边有大片田野,河水奔流很急,河那边有一片农房,有两个放马的人坐在田埂上。他们说人们都搬到这边住了,住在这边方便,那片房子是政府建的,房子没有人住,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河上有桥,河中有小洲,河里有水牛,有人在河边玩,有中学生放学来游泳。过了桥,经过田边的水泥路,田野中有绿色和金黄色的作物,天空有成群的燕子飞过,田里有人在打农药。那片农舍有的是三间平房而旁边是厨房,有的是两层的楼房有外墙围着场院,外墙顶上都用青砖瓦覆盖。村里有两个老人坐着,还看到一个小孩儿,几乎看不见年轻人。经过桥,社区公路很长,楼房很多。街道中有一家农家乐,可以吃和住,每夜只要30元,家里有个女子抱着娃娃,那女子在幼儿园上班。第一层是餐馆,有一个司机在吃大头菜炒猪肉,后来又进来几个人吃牛肉火锅,他们都说在社区的楼房住很方便。他们的田都被蔬菜商承包了,种的菜主要销往香港和澳门,这里的豌豆尖很有名。每亩地的流转费是一年700元,他们都说很划得来,自己种蔬菜一斤只卖2元。他们自己留有菜园,楼房后面有一片菜地,住在这里晚上能听到青蛙的叫声,白天能听到鸟的叫声。许多学者认为乡村应留住以前的农家院子,不能以城镇的思维搞乡村振兴,还认为我国的村落消失得太快了,但农村老百姓偏好的改变是村落消失的内在原因之一。
湾滩河
沿着公路往羊场方向走,土地平整后一片开阔,满眼的大棚里面种有豌豆尖和其他蔬菜。广场边有两座高楼,应该是公司的大楼,乡村的振兴需要引进资本。走过一座桥,湾滩河在大片田野中,河岸边有一丛丛的竹子,河边村子都建有小广场,有风雨廊,有篮球场,有小亭。公路边有布依族阿婆在田里栽蔬菜苗子,河边的风雨长廊边有人在洗衣服,远处山下有村庄,村里有很多楼房,中间的田野油菜花耀眼。基地的宣传牌上都写有“公司加农户”“大户加基地”字样,各基地都写着增加了每户收入,从5000元到20000元不等。基地中有一个个水泥桩子,有八月瓜下套种辣椒和蔬菜,这样可以将土地集约使用。有写着“基本农田保护区”字样的,许多学者担心土地都用于房地产开发,不利于农户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菜籽田中有人在锄土,指点我从前面路上进孔雀寨。我从水泥路走到河边,河边沙洲很多,青草绿绿的,沙洲上有人在钓鱼。经过一片片田野,小河上有三眼井,有读初二的女孩在洗衣服,那女孩对我很恭敬,指点我上孔雀寨的路。
进入孔雀寨有大道,大门两边的田野平整开阔。湾滩河在此处河面很宽,河水在阳光下闪着银光,两岸的柳树倒映在水中,水里一片嫩绿。河上有桥,桥下有孔道,两股水绕岛而过,岛上有人在做烧烤。有一家餐馆,有野生鱼火锅,还有腊肉火锅20元一份,里面放有茼蒿,有20多块肉。餐馆主人以前在外地打工,现在搞乡村旅游开发就回来了。餐馆前有小水沟,那边有一条小水泥路,路两边的田已经推成一个个水塘,是用来养龙虾的。搞承包的小伙子来自湖北监利,他们一共承包了70亩地,每亩地流转费每年700元,三个人现在暂时只来了他一个,他是福泉的一个朋友介绍来的,弱关系也是很好的社会资本。那边还有一片地有院墙围着,有养鱼池和一块鱼塘,每亩流转费每年750元,过三年涨500元。这里的鱼主要销往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销路很好,但就是鱼不好喂。有一排房子是给工作人员住的,有两个给老板打工的,老板每月给2500元。有三个来自附近昌明镇的人在钓鱼,每4小时要100元,钓的鱼可以带两条回去,放养的话,老板给一般的鱼每斤4元,他们中有一个钓了六七十斤。村里的大道上还有一个本地农民,喂了50多只鸭子,外地来旅游的人都喜欢买他们的鸡、鸭、猪肉和蔬菜。
河边竹子中有风雨廊,河边小洲是自然的,洲上有青草和各样野花,洲上的水洼那样可亲。这里水深,水比上游清,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河水清一些,以前草原上开小煤窑,硫黄都流到河里,煤窑现在都关闭了。连绵的山上树木郁郁葱葱。一片居民楼在山下,一共有170多户人家。布依族寨子旁边有苗寨,大家向来十分团结。田里有人正忙着,有水田明晃晃,有油菜花金黄黄,有蔬菜青青。这里以前老鸦很多,孔雀来后就飞到后山去了,后山上现在经常有野猪下来。桥那边的大道两边有果园,一边桃花灿烂,一边橘子树绿油油。两个本地人中有一个是承包这果园的,每亩地流转费也是每年700元,那人以前也在外面打工,说果树栽三年开始结果了,前几天来桃树林中照相的人很多。那承包果树的要一个本地有文化的人来陪我逛。王禹同志是北京工商大学毕业的,梁小民教授是他们系主任,他以前在贵州省石油公司工作。这里在外地工作的人很多,他们以各种形式支援家乡建设。乡村的振兴需要人才的振兴。他住的房子是以前的老房子,外面是石头里面是木板,他的床上放着一堆书,房间里有他捡的许多石子。县委宣传部要他写村史,乡村的振兴需要精神文化的振兴。后山树木茂盛,有泉水流成河,河水绿油油的,河中有竹林,三眼井边有人在洗衣服。山上有一个洞,洞里有泉水流下,溪水甘甜可口,水季泉水会滚滚而出。山壁直立,石头一片片如书卷,许多树木长在石头上,那顽强的生命力体现了贵州人的精神。山上还有一个洞,大门由石头垒成,上面有垛眼,洞顶上有台子可以砸下石头,这是以前人们用来躲土匪的地方,修建于咸丰、同治年间。洞口如大厅,洞有8公里长,可以通向羊场镇。餐馆主人把我送到一家客栈旁,客栈屋檐下养着一只八哥,那家出了三个大学生,那家的阿婆说她们并没有多做什么。
孔雀寨
孔雀寨于2013年开始开发,是农业部重点打造的一百个美丽乡村之一,游客有内地各地的,有来自香港、澳门的,也有来自英国、法国的。这里前几天来了许多人,四月的时候游客会更多,周一到周五每天会来5000人,周六和周日每天会来2万人。客栈杨老板是乡贤,乡村的发展需要这样的人带动,他以前当过18年乡镇卫生院院长。他说现在开农家乐是为了对村子做贡献,他老婆是孔雀寨本村的人,他的这个农家乐花了几百万元。说到旅游开发对老百姓有不少好处,杨老板说上次他引来了1000多人,吃饭忙不过来就要其他人家做饭,老百姓得到甜头后就会跟着搞农家乐了。后来村支书来了,杨老板说村支书是他舅舅,他们聊天也是研究工作,都在努力为乡村争取资金。他们对以前的镇委书记评价很高,说这里的美丽乡村是那领导搞起来的,那领导调走的时候大家都依依不舍。我很佩服杨老板,生意做得那么红火,他积累的关系网络是真强,社会资本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从孔雀寨的发展来看,乡村旅游的市场总量有限,因而不能到处开花,重点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是有必要的。美丽乡村既是为乡村居民服务的,也是为满足城市中产阶层的乡愁服务的,乡村旅游发展取决于人们的货币选票,市场各方需要相互帮助。
');" class="a2">收藏龙里草原大门外,有一大片斜坡,有青草地和一片水,老百姓搭着棚子卖小吃,简易的候车亭内有人在长凳上睡觉,那人生活还真悠闲。大门由三根木头搭成,门票58元,观光车来回10元。在观光车上看,大路两边草地高低不平,有一片水池很显眼。一片蒙古包围着草地,有一群羊在啃草,旁边有烤全羊和烤全鸡、全兔。在三层的瞭望塔上看,草原上山坡和山沟高高低低,有几片绿草地,远处山峰环绕,阳光十分灿烂,蓝天上白云如絮。在景区工作人员那里倒了一杯开水,导游说贵州的条件能够整成这样就不错了。那边有选马处,但我还是愿意步行到二草原和大草原。公路曲折且高低起伏,山上和谷底都是矮小的灌木,有小草绿,有桃花红,有李花白,鸟的叫声不断。二草原上草丛中有鸟突然飞起,小水塘有水草覆盖,有青蛙的叫声。风力发电机转动着,四川人一天有100多元工钱,说大草原那边有人家,我看到猴子沟也有房子和树木,一个刚过来的司机说那里人不多。回到蒙古包处,大方烤小豆腐每块4角钱,老板平时住在贵阳。在选马处的餐馆等观光车,有修文县的妇女说,这里门面租金每年将近2万元,来玩的人一直不多,她说她们那里很有文化底蕴。在大门外继续吃烤小豆腐,吃东西的人很多,其中有湖南一家人。草原离龙里县城20公里,到湾滩河又是20公里,这里能体验真正的草原生活。
龙里草原
斜坡下面是幸福村,顺着公路进去,大门内有两个修摩托车的,有两匹马在草地上啃草,有女子把拴马绳的桩子移动了位置。这里田地比较平整,有的田里开着油菜花,有的田里是矮小的草,有的田中都是水,有的田里是湿泥巴。居民点处有亭,两棵高大的树叫九层皮,有两个人提着两只鸟笼,里面的画眉鸟不住地叫。他们回到旁边的房子,那是白的楼房,外面有围墙围着,进门是场子,棚子中喂有十多只半大的鸡,几个布依族阿婆在坐着聊天,乡村生活十分恬静。村里有两棵高大的柳树,有一片竹子,路铺得很好,屋前屋后有菜地。这里没有明显的水源,但土地能够将雨水留住。继续沿着公路而下,公路边有楼房,有细小的山泉在草地上流,有一片片小水洼。路边锄地的小伙子说都是吃的山泉水,下雨时水就多一些。公路边有田,远远的有村子,村里都是一片片楼房。山坡上有水杉树,山沟中有梯田,越往山下田越肥沃,都是一片绿色。草原乡在大道边,一条街道上有幼儿园和小学,有小学生放学回家,横着还有一条街道。继续沿着公路走,可见到饮用水源保护区,沟里的水时断时续,田里有油菜花,油菜花边有鱼塘。在班车上看到有两座小山长长的,上面的梯田很陡,像梯子一样一层一层的,春天的田野绿绿的。贺雪峰教授认为美丽乡村应该为广大乡民提供公共服务,这样做对乡村是有意义的。
湾滩河社区有一片楼房。沿着公路到河边,中学的楼房还是很漂亮的。河两边有大片田野,河水奔流很急,河那边有一片农房,有两个放马的人坐在田埂上。他们说人们都搬到这边住了,住在这边方便,那片房子是政府建的,房子没有人住,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河上有桥,河中有小洲,河里有水牛,有人在河边玩,有中学生放学来游泳。过了桥,经过田边的水泥路,田野中有绿色和金黄色的作物,天空有成群的燕子飞过,田里有人在打农药。那片农舍有的是三间平房而旁边是厨房,有的是两层的楼房有外墙围着场院,外墙顶上都用青砖瓦覆盖。村里有两个老人坐着,还看到一个小孩儿,几乎看不见年轻人。经过桥,社区公路很长,楼房很多。街道中有一家农家乐,可以吃和住,每夜只要30元,家里有个女子抱着娃娃,那女子在幼儿园上班。第一层是餐馆,有一个司机在吃大头菜炒猪肉,后来又进来几个人吃牛肉火锅,他们都说在社区的楼房住很方便。他们的田都被蔬菜商承包了,种的菜主要销往香港和澳门,这里的豌豆尖很有名。每亩地的流转费是一年700元,他们都说很划得来,自己种蔬菜一斤只卖2元。他们自己留有菜园,楼房后面有一片菜地,住在这里晚上能听到青蛙的叫声,白天能听到鸟的叫声。许多学者认为乡村应留住以前的农家院子,不能以城镇的思维搞乡村振兴,还认为我国的村落消失得太快了,但农村老百姓偏好的改变是村落消失的内在原因之一。
湾滩河
沿着公路往羊场方向走,土地平整后一片开阔,满眼的大棚里面种有豌豆尖和其他蔬菜。广场边有两座高楼,应该是公司的大楼,乡村的振兴需要引进资本。走过一座桥,湾滩河在大片田野中,河岸边有一丛丛的竹子,河边村子都建有小广场,有风雨廊,有篮球场,有小亭。公路边有布依族阿婆在田里栽蔬菜苗子,河边的风雨长廊边有人在洗衣服,远处山下有村庄,村里有很多楼房,中间的田野油菜花耀眼。基地的宣传牌上都写有“公司加农户”“大户加基地”字样,各基地都写着增加了每户收入,从5000元到20000元不等。基地中有一个个水泥桩子,有八月瓜下套种辣椒和蔬菜,这样可以将土地集约使用。有写着“基本农田保护区”字样的,许多学者担心土地都用于房地产开发,不利于农户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菜籽田中有人在锄土,指点我从前面路上进孔雀寨。我从水泥路走到河边,河边沙洲很多,青草绿绿的,沙洲上有人在钓鱼。经过一片片田野,小河上有三眼井,有读初二的女孩在洗衣服,那女孩对我很恭敬,指点我上孔雀寨的路。
进入孔雀寨有大道,大门两边的田野平整开阔。湾滩河在此处河面很宽,河水在阳光下闪着银光,两岸的柳树倒映在水中,水里一片嫩绿。河上有桥,桥下有孔道,两股水绕岛而过,岛上有人在做烧烤。有一家餐馆,有野生鱼火锅,还有腊肉火锅20元一份,里面放有茼蒿,有20多块肉。餐馆主人以前在外地打工,现在搞乡村旅游开发就回来了。餐馆前有小水沟,那边有一条小水泥路,路两边的田已经推成一个个水塘,是用来养龙虾的。搞承包的小伙子来自湖北监利,他们一共承包了70亩地,每亩地流转费每年700元,三个人现在暂时只来了他一个,他是福泉的一个朋友介绍来的,弱关系也是很好的社会资本。那边还有一片地有院墙围着,有养鱼池和一块鱼塘,每亩流转费每年750元,过三年涨500元。这里的鱼主要销往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销路很好,但就是鱼不好喂。有一排房子是给工作人员住的,有两个给老板打工的,老板每月给2500元。有三个来自附近昌明镇的人在钓鱼,每4小时要100元,钓的鱼可以带两条回去,放养的话,老板给一般的鱼每斤4元,他们中有一个钓了六七十斤。村里的大道上还有一个本地农民,喂了50多只鸭子,外地来旅游的人都喜欢买他们的鸡、鸭、猪肉和蔬菜。
河边竹子中有风雨廊,河边小洲是自然的,洲上有青草和各样野花,洲上的水洼那样可亲。这里水深,水比上游清,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河水清一些,以前草原上开小煤窑,硫黄都流到河里,煤窑现在都关闭了。连绵的山上树木郁郁葱葱。一片居民楼在山下,一共有170多户人家。布依族寨子旁边有苗寨,大家向来十分团结。田里有人正忙着,有水田明晃晃,有油菜花金黄黄,有蔬菜青青。这里以前老鸦很多,孔雀来后就飞到后山去了,后山上现在经常有野猪下来。桥那边的大道两边有果园,一边桃花灿烂,一边橘子树绿油油。两个本地人中有一个是承包这果园的,每亩地流转费也是每年700元,那人以前也在外面打工,说果树栽三年开始结果了,前几天来桃树林中照相的人很多。那承包果树的要一个本地有文化的人来陪我逛。王禹同志是北京工商大学毕业的,梁小民教授是他们系主任,他以前在贵州省石油公司工作。这里在外地工作的人很多,他们以各种形式支援家乡建设。乡村的振兴需要人才的振兴。他住的房子是以前的老房子,外面是石头里面是木板,他的床上放着一堆书,房间里有他捡的许多石子。县委宣传部要他写村史,乡村的振兴需要精神文化的振兴。后山树木茂盛,有泉水流成河,河水绿油油的,河中有竹林,三眼井边有人在洗衣服。山上有一个洞,洞里有泉水流下,溪水甘甜可口,水季泉水会滚滚而出。山壁直立,石头一片片如书卷,许多树木长在石头上,那顽强的生命力体现了贵州人的精神。山上还有一个洞,大门由石头垒成,上面有垛眼,洞顶上有台子可以砸下石头,这是以前人们用来躲土匪的地方,修建于咸丰、同治年间。洞口如大厅,洞有8公里长,可以通向羊场镇。餐馆主人把我送到一家客栈旁,客栈屋檐下养着一只八哥,那家出了三个大学生,那家的阿婆说她们并没有多做什么。
孔雀寨
孔雀寨于2013年开始开发,是农业部重点打造的一百个美丽乡村之一,游客有内地各地的,有来自香港、澳门的,也有来自英国、法国的。这里前几天来了许多人,四月的时候游客会更多,周一到周五每天会来5000人,周六和周日每天会来2万人。客栈杨老板是乡贤,乡村的发展需要这样的人带动,他以前当过18年乡镇卫生院院长。他说现在开农家乐是为了对村子做贡献,他老婆是孔雀寨本村的人,他的这个农家乐花了几百万元。说到旅游开发对老百姓有不少好处,杨老板说上次他引来了1000多人,吃饭忙不过来就要其他人家做饭,老百姓得到甜头后就会跟着搞农家乐了。后来村支书来了,杨老板说村支书是他舅舅,他们聊天也是研究工作,都在努力为乡村争取资金。他们对以前的镇委书记评价很高,说这里的美丽乡村是那领导搞起来的,那领导调走的时候大家都依依不舍。我很佩服杨老板,生意做得那么红火,他积累的关系网络是真强,社会资本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从孔雀寨的发展来看,乡村旅游的市场总量有限,因而不能到处开花,重点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是有必要的。美丽乡村既是为乡村居民服务的,也是为满足城市中产阶层的乡愁服务的,乡村旅游发展取决于人们的货币选票,市场各方需要相互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