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州古城西冲河
从红果城区坐8路公交车到九龙潭景区只需10分钟。公路两边石山高大,山边沟渠中有水层层流下,山坡上有玉米地,幽谷中一片鸟鸣,远处山上草木茂盛,可以看到村寨白色的墙壁。路上小伙子说:“离景区还有一公里,里面景点很多,好玩呢。”广场的牌子上写有“盘州九龙潭火爆招商,可自选经营种植草莓,养殖鸡鸭兔”。山坡边有乡村热水塘,是本地农民工回乡创业基地,一块块温泉在橘树林中,守门员说:“简便的木屋和帐篷可以随便住,没人管的。”景区入口处,有一片水塘是花果潭,潭边有两棵树很高大,树边有人在钓鱼,农舍可以吃饭。花果潭处有小卖部,上班的汉族村姑爱唱山歌,谈的都是山歌,不一会儿唱起歌来,山上也有歌声飘来,歌声是那样自然。他们好多年不种田了,说是种田太累。这里周末和节假日人很多,天冷时一片清闲。大道上面有宽宽的溪流,有水池一片片,山上泉水时时流下。山谷入口处,一片树木端直高大,一片小潭水清清的,浅浅的潭上有水车。山谷内水杉茂密,一层层白水从石板上流下,在石子间涓涓流淌,溪流上有小木桥,溪流中有很大的石块,白水跌落声很响,里面杉树更加高大。
石桥镇有妥乐银杏村。村寨在河流边,桥头两个卖门票的女孩每月可以拿2000多元,说在这里上班家里都可以兼顾到。水泥大道边是两层的木板房,后面的高山如屏,房屋边处处是黄的古银杏树,河岸边小银杏树叶子黄黄的,河边栈道上鸟声如潮,河里草木的倒影一片嫩绿。房屋边田园青青,山坡上有银杏树斜长在石头上。有大人带着一岁的小娃学走路,有石子路延伸至山上,摆摊的阿婆说山上的银杏树很大很多。银杏王处的山坡上,有古树一大片,斜倚的古木叶子黄黄的。银杏王有1500年历史,褐色的树干粗粗的,树枝上有青青的叶子。那一片古房子,有的是木制的,有的是石头做台基的,房子边有围墙,菜园中有白菜。斜坡上大片千年银杏遮天,有挺直的将军树,有相依相偎的树,直上青天。河边人家有石板路和围墙。古石拱小桥在小溪上,水面上银杏树斜倚,树枝长长的,叶子黄黄的。河那边有小银杏树林,清溪水在石子上流,树林中满眼泥土。山坡上有古寺。人工湖如镜,湖边青草一大片,水从火车站后的山洞流来。有昆明来的游客说:“贵州原生态地方多,处处的人都很朴实。”家庭农家乐有芹菜炒肉片,有他们自己酿的白酒。做电器炊具生意的人说:“每月可以收入3000多元,这里每7天赶一次集,做生意就在本地,如换个地方建立信任需要一年。”戴着瓜皮帽子的老人说:“这里温度最高30℃,冬天也结冰下雪。这房子有120年了,我们也不知道以前从哪里来,只听说以前姓赵,是赵构的后代,遇到兵指着路装哑巴,以后这里的人就都姓路了。”旁边一户人家,屋檐下堆满玉米,主人邀我坐下用木材烤火,一起吃烤玉米。“以前也种水田,田都征地搞旅游开发了,每亩补偿28600元,留了几块田每年可产玉米2000斤,每斤玉米价格是1.2元。”爬着梯子上二楼,住单间只要30元一晚。藤上结着瓜,这里叫洋瓜,腾冲人叫佛手瓜也叫洋瓜,四川人和湖北人都叫瓠子,可以看出佛教对贵州的影响不如对云南大。妥乐银杏村的夜晚,雨声淅沥,公鸡叫个不停,一阵阵钟声悠扬,民风让人感觉很温暖。
妥乐银杏村
从红果到乌蒙镇是高速公路。处处写有“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大交通带来产业发展”字样。盘州境内有高速公路174公里、国道248公里、省道552公里、县道1200公里、乡道1660公里、村道2462公里,沪昆高铁以及南昆、水红、盘西铁路在主城区交会。乌蒙镇上只有一条主街,两三层的砖瓦楼房一大片,车站是一个大棚。到商店买了两条秋裤御寒,车站里面的人邀我坐下烤火。一个女子在替二姐卖票,穿着红羽绒服和黑色长皮靴,她说自己不认识字,抱着小女孩喂奶,小孩儿吃着吃着就睡着了。一个司机是彝族人,知道武汉有三镇,知道湖北有荆州,说:“白天开车不喝酒,晚上要喝酒,晚上不喝酒白天就没精神。”景区用车免费接游客上乌蒙山,有在景区工作的女孩在公路边烧烤摊上的车,买了一些烤土豆,还给了我一个吃,这里的烤土豆真好吃,我也实在太饿了。景区的门票和观光车票共55元,在车上只能看到细雨和云雾,山脚下有结果子的松树,山上的树很矮小。那四面环山处是水库,由山上条条溪流汇合而成,水白白的,司机说这里的水十分甘甜。山坡上有一大片绿草,放绵羊的人都在风雨中发抖,男的都披着蓑衣,背着包,包里放着土豆和水,女的都头裹包巾。山上的牛和马很多,人们赶到山上后每周来看管一次,这里的牛肉、马肉吃起来很脆。乌蒙山上有10万亩杜鹃,每年三、四月漫山遍野开放。土山上碧草青青,有宽而深的沟,条条溪水流下,草地上小溪纵横。山坡平坦处,有一大片草地,长有100多种不同的草。有佛光亭,人站在中间时影子边白光闪闪。山上有一些客栈,还有一些工棚,有重庆建工学院毕业的人在搞室内装修设计。大草原最高的山上,天晴时可以看得很远。这里的彝族人一直住在山脚下,以前种玉米、土豆和荞麦,现在公司来经营了,主要种植刺梨等经济作物,田入股后每年每亩有800元的分红。山坡上和山下的房子都是砖瓦楼房,是他们用打工的钱修建的,这里的彝族人自己愿意住这样的房子,会说彝族语言的已经很少了。乌蒙大草原旺季游客每天都有1万多人,四川人和浙江人来了后就不愿离开了。这里是完全自然的,只在草原上修了一条路,卖帐篷的很多,在这里露营很好,能够让人们亲近自然。
红果车站晚上6点的车只到镇上,彝族女孩万江丽说:“跟着我,到了镇上后有车接我到娘娘山去,我在娘娘山景区工作。”到了镇上她带我到她同事小陶家吃饭,屋里用煤炭烧着开水,小陶的妈妈拿出烤土豆让我先填填肚子,我说:“可以的,我肚子实在太饿了。”万江丽说:“我去红果拿驾照,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也很饿了。”这是苗族人家,清朝从湖南迁移过来的,小陶的爷爷以前是乡政府计生办主任,他说:“现在公司来搞产业基地,真是公司高兴,老百姓也高兴,贵州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啊,近10年真是变化特别大。”
娘娘山银湖
小陶的爸爸听说家里来了远方的客人,特意回来陪着一起吃火锅。他说:“我1986年开始当了11年民办教师,后来卖电器和饲料每月可以收入8000元,在村里做委员收入每月只有2000多元,但我还是想为家乡出点力。这里有很多特产应该走出去,土豆、红米、火腿、腊肉,还有自然的牛肉、羊肉,我们这里不是穷山恶水,处处是青山绿水,野生天麻和野生三七也很多,这里每亩地公司承包每年给老百姓400元。”娘娘山联村党委书记陶正学同志领着大家脱贫致富,受到各级领导肯定。陶正学书记的格言是:“自己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富。”他的哥哥也在红果、六盘水、贵阳、昆明等地开了4家酒店。住在马场新村的苗人客栈,那苗族人家在游客中心还有客栈,自己还有很好的住房,他们和党委书记都姓陶。这里村容十分整洁,居民为苗族中的喇叭苗,男性服饰与汉人同,已婚青年妇女锥形发髻高三寸,未婚女子织发辫盘于白头帕外。这里是温泉小镇,房舍环绕银湖,后面青山连绵,菜园中土质肥沃,山上鸟声如潮。这里是“三变”发源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街占地57亩,总投资5000万元,农户以土地、林木折价资金入股合作社,整体建设商业街。睡美人山上云雾缭绕,万亩湿地中流下三条白练。江源洞景区,从小石拱桥进去,山边大石直立,水边芦苇摇曳。沿着石梯上山,石头奇异,有石莲花千朵。沿着吊桥过河,有燕子从石头中飞出。江源洞的山壁直立,山洞高高的,湖水碧绿,燕子歌唱声不断,钟乳石千万朵,水从洞中流出。河的最底层有石路,直立的山壁长长的,观音洞内洞中有洞,这里让人有敬畏之心,是那革命歌曲给我壮了胆。到那头的布依族寨子去,银湖水在风雨桥下潺潺流过,大桥下绿洲中鸟儿翩翩飞翔。河道弯弯,河水如玉带,山腰上有布依族人家,房舍边梯田金黄,远远的鸡鸣声传来,河水流进洞口,洞里有乱石一堆。沿石子路进入布依族寨子,菜园中有水芋头、白菜、甘蔗,小橘树上结着黄黄的果子,旁边有梅花鹿养殖场。路过的老人说:“我们的先祖是从江西过来的,这里有100多户布依族人家,龙在水里!”我问:“你看见过龙没有?”他说:“看不见的!”无论是汉族还是布依族,都崇拜相同的东西,可以看出文化对国家共同体的凝聚作用。沿着河边梯田而回,大棚烧烤处不时有人来,烤土豆和豆腐味道非常好,我带的两个盐蛋也在这里烤热了吃,几个小伙子还送我刺梨饮料一瓶。这里的苗族人都认为自己是汉族人。小陶帮忙找了个便车上红果,那司机是六盘水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那两个和我说过话的大连人还要在寒风中等两个小时的班车呢。
那司机在基地边剪刺梨边告诉我:“这里猕猴桃基地有1000多亩,公司在基地的投入每年为400万元,公司有钱赚,农民有收入,当地工人干活很勤劳,每天给工资80—100元。今年的猕猴桃市场很好,猕猴桃一般批发15元一斤。今年黔货出山,我国台湾买猕猴桃5吨,俄罗斯买了350吨,每斤30元。这里的无籽刺梨在本地市场是不愁卖的,还有望走向国外,往年18元或者20元一斤,今年主要因为天冷下雨只能卖10元一斤。”在公路上行驶时司机说:“这个乡是种西红柿和黄瓜的,销路很好。下面的耷拉峡谷,围绕很大的湖做旅游开发。鸡场坪是产煤之地,老百姓10年以前就都盖别墅了。盘州发展太快了,10年前就是全国的百强县,现在正在修飞机场,每个景区都有直升机,3年前房价是每平方米3000元,现在涨到5000元了,许多湖北、四川、浙江、广东人都在这里买房,他们热天就到这里住。”那司机在路上买了3块烤臭豆腐,吃得津津有味,里面包着很多辣椒。
');" class="a2">收藏盘州古城在两山之间,城内有两条溪流。人民路是商业中心,路边摆满摊子,摊上有地瓜、橘子、洋芋、山药,喇叭喊着“大蒜两块钱一斤”,买野生菌的人很多。北门洞城墙高大、厚实、斑驳,墙上树藤青青,上面有垛眼,木制的城门楼上雕有龙头、剑和喜鹊,破裂石碑上面写有“光绪二十六年,特授贵州普安直隶军民府覃恩加三级世袭骑都尉”字样。古街是宽阔的青石板街道,街边有卖糕点、面条、腌菜、豆豉的,还有烟熏火腿,公鸡特别大,木板房子内有人拉着二胡。张道藩先生故居在河边山上,青砖瓦房始建于康熙十七年(1678),三进院,占地1449平方米。张道藩(1897—1968),青年时期赴欧勤工俭学,先后求学于伦敦大学和巴黎最高美术专门学校,学画兼习文艺理论,1926年回国后著有电影剧本《密电码》《再相逢》,话剧《最后关头》《杀敌报国》《自救》《误》,译著《近代欧洲绘画》《唯一的道路》。水星寺在山中,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迁至半山坡,1979年恢复原貌,墙上写有“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杨柳枝头甘露水,琉璃池上明月星”“四部洲统领诸天大千世界,八功水普施众地不二法门”“三餐常思农夫苦,一饭难忘佛祖恩”。古街边有文庙,棂星门、大成门依山而建,大成就是智勇仁兼备。山坡上小广场两边有“礼门”“义路”二门牌,泮池中龙象威严,写有“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古碑上刻有“明为州,嘉庆时为直隶州,旋为直隶厅以迄于今,先后知州同知修”“至康熙七年重修,既燹于兵,主者不能复考其始建岁时,光绪二十一年署同知刘裕恭重建”字样。古街中段有萧克题“红军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是长长的两层红色木板楼,1935年至1936年红军中央纵队及各军团先后经过盘县,盘县会议做出了北上抗日的战略决策。西冲河六角亭上,写有“三省通衢”“南观揽胜”“清代石拱二百年商贾云集,明朝古城六世纪人文荟萃”。河流两边有农舍,岸边菜园青青,有门牌上面写有“水洞排洪洞”“千秋伟业”。学校门口卖盖饭的人说:“前面山腰上有洞,以前徐霞客来过,洞有6公里长,可以穿到另一个镇上去,我小时候经常去玩。”河水流进山下洞中,水声响成一片,洞口上面有钟乳石倒悬,洞口边溪水上有小铁桥。桥那边石牌坊上面刻有狮子、麒麟,写有“碧云洞天”“水归龙窟千寻异,日透天窗一晕红”“林静闻蝉唱,洞幽听涛声”。
盘州古城西冲河
从红果城区坐8路公交车到九龙潭景区只需10分钟。公路两边石山高大,山边沟渠中有水层层流下,山坡上有玉米地,幽谷中一片鸟鸣,远处山上草木茂盛,可以看到村寨白色的墙壁。路上小伙子说:“离景区还有一公里,里面景点很多,好玩呢。”广场的牌子上写有“盘州九龙潭火爆招商,可自选经营种植草莓,养殖鸡鸭兔”。山坡边有乡村热水塘,是本地农民工回乡创业基地,一块块温泉在橘树林中,守门员说:“简便的木屋和帐篷可以随便住,没人管的。”景区入口处,有一片水塘是花果潭,潭边有两棵树很高大,树边有人在钓鱼,农舍可以吃饭。花果潭处有小卖部,上班的汉族村姑爱唱山歌,谈的都是山歌,不一会儿唱起歌来,山上也有歌声飘来,歌声是那样自然。他们好多年不种田了,说是种田太累。这里周末和节假日人很多,天冷时一片清闲。大道上面有宽宽的溪流,有水池一片片,山上泉水时时流下。山谷入口处,一片树木端直高大,一片小潭水清清的,浅浅的潭上有水车。山谷内水杉茂密,一层层白水从石板上流下,在石子间涓涓流淌,溪流上有小木桥,溪流中有很大的石块,白水跌落声很响,里面杉树更加高大。
石桥镇有妥乐银杏村。村寨在河流边,桥头两个卖门票的女孩每月可以拿2000多元,说在这里上班家里都可以兼顾到。水泥大道边是两层的木板房,后面的高山如屏,房屋边处处是黄的古银杏树,河岸边小银杏树叶子黄黄的,河边栈道上鸟声如潮,河里草木的倒影一片嫩绿。房屋边田园青青,山坡上有银杏树斜长在石头上。有大人带着一岁的小娃学走路,有石子路延伸至山上,摆摊的阿婆说山上的银杏树很大很多。银杏王处的山坡上,有古树一大片,斜倚的古木叶子黄黄的。银杏王有1500年历史,褐色的树干粗粗的,树枝上有青青的叶子。那一片古房子,有的是木制的,有的是石头做台基的,房子边有围墙,菜园中有白菜。斜坡上大片千年银杏遮天,有挺直的将军树,有相依相偎的树,直上青天。河边人家有石板路和围墙。古石拱小桥在小溪上,水面上银杏树斜倚,树枝长长的,叶子黄黄的。河那边有小银杏树林,清溪水在石子上流,树林中满眼泥土。山坡上有古寺。人工湖如镜,湖边青草一大片,水从火车站后的山洞流来。有昆明来的游客说:“贵州原生态地方多,处处的人都很朴实。”家庭农家乐有芹菜炒肉片,有他们自己酿的白酒。做电器炊具生意的人说:“每月可以收入3000多元,这里每7天赶一次集,做生意就在本地,如换个地方建立信任需要一年。”戴着瓜皮帽子的老人说:“这里温度最高30℃,冬天也结冰下雪。这房子有120年了,我们也不知道以前从哪里来,只听说以前姓赵,是赵构的后代,遇到兵指着路装哑巴,以后这里的人就都姓路了。”旁边一户人家,屋檐下堆满玉米,主人邀我坐下用木材烤火,一起吃烤玉米。“以前也种水田,田都征地搞旅游开发了,每亩补偿28600元,留了几块田每年可产玉米2000斤,每斤玉米价格是1.2元。”爬着梯子上二楼,住单间只要30元一晚。藤上结着瓜,这里叫洋瓜,腾冲人叫佛手瓜也叫洋瓜,四川人和湖北人都叫瓠子,可以看出佛教对贵州的影响不如对云南大。妥乐银杏村的夜晚,雨声淅沥,公鸡叫个不停,一阵阵钟声悠扬,民风让人感觉很温暖。
妥乐银杏村
从红果到乌蒙镇是高速公路。处处写有“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大交通带来产业发展”字样。盘州境内有高速公路174公里、国道248公里、省道552公里、县道1200公里、乡道1660公里、村道2462公里,沪昆高铁以及南昆、水红、盘西铁路在主城区交会。乌蒙镇上只有一条主街,两三层的砖瓦楼房一大片,车站是一个大棚。到商店买了两条秋裤御寒,车站里面的人邀我坐下烤火。一个女子在替二姐卖票,穿着红羽绒服和黑色长皮靴,她说自己不认识字,抱着小女孩喂奶,小孩儿吃着吃着就睡着了。一个司机是彝族人,知道武汉有三镇,知道湖北有荆州,说:“白天开车不喝酒,晚上要喝酒,晚上不喝酒白天就没精神。”景区用车免费接游客上乌蒙山,有在景区工作的女孩在公路边烧烤摊上的车,买了一些烤土豆,还给了我一个吃,这里的烤土豆真好吃,我也实在太饿了。景区的门票和观光车票共55元,在车上只能看到细雨和云雾,山脚下有结果子的松树,山上的树很矮小。那四面环山处是水库,由山上条条溪流汇合而成,水白白的,司机说这里的水十分甘甜。山坡上有一大片绿草,放绵羊的人都在风雨中发抖,男的都披着蓑衣,背着包,包里放着土豆和水,女的都头裹包巾。山上的牛和马很多,人们赶到山上后每周来看管一次,这里的牛肉、马肉吃起来很脆。乌蒙山上有10万亩杜鹃,每年三、四月漫山遍野开放。土山上碧草青青,有宽而深的沟,条条溪水流下,草地上小溪纵横。山坡平坦处,有一大片草地,长有100多种不同的草。有佛光亭,人站在中间时影子边白光闪闪。山上有一些客栈,还有一些工棚,有重庆建工学院毕业的人在搞室内装修设计。大草原最高的山上,天晴时可以看得很远。这里的彝族人一直住在山脚下,以前种玉米、土豆和荞麦,现在公司来经营了,主要种植刺梨等经济作物,田入股后每年每亩有800元的分红。山坡上和山下的房子都是砖瓦楼房,是他们用打工的钱修建的,这里的彝族人自己愿意住这样的房子,会说彝族语言的已经很少了。乌蒙大草原旺季游客每天都有1万多人,四川人和浙江人来了后就不愿离开了。这里是完全自然的,只在草原上修了一条路,卖帐篷的很多,在这里露营很好,能够让人们亲近自然。
红果车站晚上6点的车只到镇上,彝族女孩万江丽说:“跟着我,到了镇上后有车接我到娘娘山去,我在娘娘山景区工作。”到了镇上她带我到她同事小陶家吃饭,屋里用煤炭烧着开水,小陶的妈妈拿出烤土豆让我先填填肚子,我说:“可以的,我肚子实在太饿了。”万江丽说:“我去红果拿驾照,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也很饿了。”这是苗族人家,清朝从湖南迁移过来的,小陶的爷爷以前是乡政府计生办主任,他说:“现在公司来搞产业基地,真是公司高兴,老百姓也高兴,贵州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啊,近10年真是变化特别大。”
娘娘山银湖
小陶的爸爸听说家里来了远方的客人,特意回来陪着一起吃火锅。他说:“我1986年开始当了11年民办教师,后来卖电器和饲料每月可以收入8000元,在村里做委员收入每月只有2000多元,但我还是想为家乡出点力。这里有很多特产应该走出去,土豆、红米、火腿、腊肉,还有自然的牛肉、羊肉,我们这里不是穷山恶水,处处是青山绿水,野生天麻和野生三七也很多,这里每亩地公司承包每年给老百姓400元。”娘娘山联村党委书记陶正学同志领着大家脱贫致富,受到各级领导肯定。陶正学书记的格言是:“自己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富。”他的哥哥也在红果、六盘水、贵阳、昆明等地开了4家酒店。住在马场新村的苗人客栈,那苗族人家在游客中心还有客栈,自己还有很好的住房,他们和党委书记都姓陶。这里村容十分整洁,居民为苗族中的喇叭苗,男性服饰与汉人同,已婚青年妇女锥形发髻高三寸,未婚女子织发辫盘于白头帕外。这里是温泉小镇,房舍环绕银湖,后面青山连绵,菜园中土质肥沃,山上鸟声如潮。这里是“三变”发源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街占地57亩,总投资5000万元,农户以土地、林木折价资金入股合作社,整体建设商业街。睡美人山上云雾缭绕,万亩湿地中流下三条白练。江源洞景区,从小石拱桥进去,山边大石直立,水边芦苇摇曳。沿着石梯上山,石头奇异,有石莲花千朵。沿着吊桥过河,有燕子从石头中飞出。江源洞的山壁直立,山洞高高的,湖水碧绿,燕子歌唱声不断,钟乳石千万朵,水从洞中流出。河的最底层有石路,直立的山壁长长的,观音洞内洞中有洞,这里让人有敬畏之心,是那革命歌曲给我壮了胆。到那头的布依族寨子去,银湖水在风雨桥下潺潺流过,大桥下绿洲中鸟儿翩翩飞翔。河道弯弯,河水如玉带,山腰上有布依族人家,房舍边梯田金黄,远远的鸡鸣声传来,河水流进洞口,洞里有乱石一堆。沿石子路进入布依族寨子,菜园中有水芋头、白菜、甘蔗,小橘树上结着黄黄的果子,旁边有梅花鹿养殖场。路过的老人说:“我们的先祖是从江西过来的,这里有100多户布依族人家,龙在水里!”我问:“你看见过龙没有?”他说:“看不见的!”无论是汉族还是布依族,都崇拜相同的东西,可以看出文化对国家共同体的凝聚作用。沿着河边梯田而回,大棚烧烤处不时有人来,烤土豆和豆腐味道非常好,我带的两个盐蛋也在这里烤热了吃,几个小伙子还送我刺梨饮料一瓶。这里的苗族人都认为自己是汉族人。小陶帮忙找了个便车上红果,那司机是六盘水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那两个和我说过话的大连人还要在寒风中等两个小时的班车呢。
那司机在基地边剪刺梨边告诉我:“这里猕猴桃基地有1000多亩,公司在基地的投入每年为400万元,公司有钱赚,农民有收入,当地工人干活很勤劳,每天给工资80—100元。今年的猕猴桃市场很好,猕猴桃一般批发15元一斤。今年黔货出山,我国台湾买猕猴桃5吨,俄罗斯买了350吨,每斤30元。这里的无籽刺梨在本地市场是不愁卖的,还有望走向国外,往年18元或者20元一斤,今年主要因为天冷下雨只能卖10元一斤。”在公路上行驶时司机说:“这个乡是种西红柿和黄瓜的,销路很好。下面的耷拉峡谷,围绕很大的湖做旅游开发。鸡场坪是产煤之地,老百姓10年以前就都盖别墅了。盘州发展太快了,10年前就是全国的百强县,现在正在修飞机场,每个景区都有直升机,3年前房价是每平方米3000元,现在涨到5000元了,许多湖北、四川、浙江、广东人都在这里买房,他们热天就到这里住。”那司机在路上买了3块烤臭豆腐,吃得津津有味,里面包着很多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