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池
宫廷政治让人心情沉重,深入老百姓中让人开心。从安龙乘车到册亨,走高速公路只要一个小时,大山绵延不断,让人有敬畏之心。《中庸》说:“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一个司机用面包车拉我去收80元,到仙鹤坪的公路修好了,大山绵延不断,山谷中看不到水,田里有苞谷秆,也有一些绿色,这里玉米不让种了,要改种猕猴桃了。有一户砖瓦的平房,四周的田不少,有一个锄地的妇女。仙鹤坪有60多户人家,房子都是自己盖的,有布依族人和苗族人,但还是汉族人多,一般是从江西迁移过来的,六七代人了。有些水泥台子是用来赶集的,这里每六天赶一次集。小卖部那里坐着不少人,地上放有很多锄头,是要去把水管埋在地下,政府包吃饭,没有工钱。街上的人家有邀我坐一会儿的,有阿婆给我烧开水,有两个女子抱着娃娃,这里的娃娃很爱哭。在一家商店吃米粉,有不少小孩儿给弟弟妹妹买东西吃,都拿着一两元钱。这里有卫生室,抱着小孩儿看病的不少。我回到那家小卖部,有几个女子干活回来在那里坐,老人用竹子编着竹马。有小伙子干活回来,口袋里面装着树枝做的枪,用来打小鸟是可以的。那几个女子喜欢唱山歌,我只记得“小妹过得不开心,半夜起来唱歌听”。在熟人社会中生活的人幸福感很强。制度经济学认为:“它们给人们以心理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感到自己属于一个有序的、文明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协调成本很低,风险有限,人们能有在家里的感觉,周围的人都是可信赖的。”
到仙鹤坪风景区,公路边有很深的沟,沟里只有石头没有水,连绵的山上都是树,听得到羊的叫声而不见羊。一个放羊的人说:“下雨的时候也有水的,雨水会从山上流下来。”他以前也在外地打工,说以前做工程,现在国家管得严了不容易赚钱了,回来喂了100多只羊,大的每只可以卖1000元。一户砖瓦平房关着门,房前有不少田,田里有绿色,田中间有一口井,这里以前是挖井喝水,现在有自来水了。在上仙鹤坪的石阶处,有一户人家房子有一部分是以前的石头垒成的,筛子里晒着一些野生菌,屋旁有一棵核桃树,有几棵梓木树,高高的梓木树飘下白絮。有两个小女孩,很喜欢吃东西,随便在地上铺一片纸箱就能睡,大山深处的孩子十分自然。到仙鹤坪的石阶上蚂蚱很多,一批批从地上跳起。山坳间每块田都用石头围着,上面还放些树木,那是为了防止牛进去吃里面的庄稼,现在不种田也不喂牛了。这里野猪不少,但没有枪也打不着,问砍柴的人有没有老虎,他说:“有的,不多,一个山上有一对老虎,放羊的看见过。”有一座房子前有人在锯木头,他们很热情地邀我坐,一个小女孩吃着红薯,还给了我一个吃,家里只有两个红薯,是昨天煮的。那家有个读五年级的女孩,在用锹挖地上的水泥,装进奶奶的桶里面去,大山深处的孩子是勤劳朴素的。有人让我到家里坐坐,后来两个读八年级的女孩回来了,她们玩手机很忙。这里农业文明的生活将要完全改变了,需要增加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我想到了马歇尔的话:“能一下子记住许多事情,需要什么东西时就准备好什么东西,无论什么事一有差错时行动敏捷并表现出机智,对于所做的工作在细节上发生变化时能迅速适应、坚定和可靠,总是养精蓄锐以便应付紧急之事——这些是成为一个伟大的工业民族的特性。”
安龙皇宫在县城北大街巷子内,城墙约两人多高,红色的城门很厚实,三面是两层的飞檐阁楼,都是红色的建筑,中间广场有四棵银杏树,树叶黄中带青,艳阳高照,麻雀欢唱。台阶上九龙戏珠的石刻很威严,正厅前又有两块龙碑。高大的大厅内有很粗的木柱,龙椅上的皇帝愁眉苦脸,两位文官神情肃穆,一个将军模样的人偏着头。南明历史从大顺军攻克北京开始,清兵入关后大顺军余部跟随大西军张献忠联合永历帝抗清,大顺元年(1644)张献忠死后部将孙可望率大西军余部入云南,永历三年(1649)夏孙可望归附南明并与李定国共称王,弘光、隆武、鲁监国、永历朝廷都是在南方建立的,康熙三年(1664),夔东抗清基地覆灭。弘光元年(1644),朱由崧命锦衣都督冯可宗遣役缉事,礼科给事中袁彭年的上疏很好说明了明朝灭亡的一个原因:“顷先帝亦尝任厂卫缉访矣,乃当世遂无不营而得之官,中外自有不胫而走之贿。厂卫之盛衰关世运之治乱,不可不革。”
十八先生墓的大门上写有“岿然千古”“成仁”“取义”,里面圆形的合葬坟墓上有荒草一堆,碑上刻有“明十八先生成仁之处”。纪念厅内是现代人的赞美之词。正厅大门有清张之洞于道光年间撰联“杀身以成仁洵称志士,临难毋苟免不愧先生”。吴贞毓(1618—1654),南明福王在南京即位时任户部主事,隆武时任吏部文选主事,桂王时任太常卿。次年正月改年号永历,吴贞毓任郎中。二月永历逃至桂林时吴贞毓任吏部左侍郎,永历二年任户部尚书,永历四年二月随永历帝到广西桂平。当时孙可望在贵州自称秦王,胁迫朝廷封赠,吴贞毓和大学士严起恒竭力反对。同年十二月严起恒遇害,吴贞毓出朝在外幸免于难,后任内阁大学士。吴贞毓死前留诗曰:“九世承恩恨未酬,苍茫天意泄良谋。四朝身历惟依汉,一死心甘愿报刘。忠孝两穷嗟百折,匡扶再造仗同俦。贼臣未斩身先殉,留取忠魂复国仇。”他人有悼亡诗:“踏青曾过马场游,带雨蛮花泪未收。山意犹含亡国恨,水声如诉乱臣谋。勤王反激风雷怒,报主甘将顶踵酬。赢得一丘人共仰,残碑姓字足千秋。”有周传镐诗:“外援长阻泣孤臣,可惜田横壮士身。正气歌残方欲佛,断头掷去已为神。冤深绿海波犹撼,血染红江草不春。天榜山前魂未散,新祠承祭荐方萍。”还有诗句“君非勾践卧薪志,臣岂范蠡图霸才”。南明各朝前来求富贵的人多,离开的人也多,内部派系复杂,但十八先生真诚的感情让人十分感动。南明建都开启了安龙的发展,使得这里成了盘江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后来出了不少人才。袁祖铭(1889—1927),安龙县龙广镇五台人,官至贵州省省长和五省联军总司令、北伐军左翼总指挥,在常德赴宴时被部将枪杀。王宪章(1888—1914),苗族,安龙县普坪人,武昌起义副总指挥,后被冯国璋秘密杀害。韦杵(1883—1951),布依族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学校、云南讲武堂特别班,曾任教于安龙县第一小学,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8师师长。
荷花池广场有一池浅水如镜,黄的银杏叶漂浮其上,两边的银杏树叶子稀疏。幼儿园的小朋友又是唱又是跳,又是“啊啊”地叫,有时排队走,有时坐在草地上。这里视野开阔,一大片水白白的,水中央有堤横卧,堤那边有矮树和小亭,水面上白鸟翩翩,远处的山层层叠叠。水那边有一座座山,有的山顶尖尖的,有的顶上是圆柱石头,山上只有些绿草点缀,山下楼房一片,青草地和树木满眼。水池一片片,隐现在密密的水草中,水里有山的倒影、蓝天的倒影,水草青黄相间,荷叶随风而动。正是秋高气爽时,万里蓝天无云,太阳让人舒畅,水里露出一片片草地,水中白的、绿的、黄的颜色参差,湖水空阔处有远山的倒影。
招堤外有大道,路边梧桐树很高大,树叶黄黄的,沐浴着阳光。招堤的石门坊有飞檐五重,窗子上刻有二龙。有道光年间邢世蒸旧撰“前招公后张公乃武乃文挽沧海狂澜并作中流砥柱,仿白堤肖苏堤好山好水缅遗风高咏翛然上界神仙”,民国初年贵州自治学社社长张鸿藻撰“我从日本归来漂大海渡长江经许多无边风月还是此间极佳,人到招堤览胜怀招公建亭阁真正是有爱河山于斯千古留名”。招堤长长的,上面的青石板很整齐,有黄的菊花耀眼,堤边红土地上有萝卜、白菜,水边遍布荷叶和芦苇,荷叶有黄的、绿的,湖中走廊曲折,中间有醉荷亭。在亭子处看对面荷叶无边,满目绿色,近处有堤,堤上垂柳依依。河边两排杨树很整齐,圆拱形“怀乡桥”为杨滨将军建于1980年。他是安龙县龙广镇人,1931年考入云南讲武学校,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国民党部队任团长,策动长春起义。任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时,为父亲立墓碑的200元钱也拿不出来。湖边有清康熙年间所立招公堤碑,山上石头中有息烽王佐题“绿漪”,有桐城倪昌运题诗:“何处堪消夏,招堤夜饮中。呈妆杨柳绿,向脸芰荷红。朗照天心月,凉生水上风。清虚烟雾里,疑在广寒宫。”张之洞纪念亭在小山上,大门上有“忽惊华构依岩出,不断海风吹月来”,古朴的小石坊上有古人书“尺幅千里”“虹垂古阳羡,鳌戴小蓬莱”。山顶的涵虚阁内,有张之洞和父亲张锳铜像,有张之洞题“雍凉朱草文山紫,桂柏栋梁凤凰堂”“沉思泉涌,华藻云浮”“和平养性方,万事尽嘉祥”。张锳,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1826年来黔任县官,1846年任遵义知府,1841—1854年在安龙任兴义府知府,1855年任贵东道,在黔南镇压农民起义时病逝。张之洞有诗:“北横天堑雪涛吞,东拥钟山翠壁扪。堪笑谓之无远志,赏心偏在水西门。”“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朝来白浪打苍崖,倒射轩窗作飞雨。龙骧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从掀舞。细思城市有底忙,却笑蛟龙为谁怒。”“蚤年识面象西房,碧玉春祠手重携。擐甲勋名抛鼓角,挂冠道术得刀圭。厌求千绢征栽橘,喜傍双林饱杖藜。五老山楼终日对,祝君眉寿与之齐。”1891年张之洞在汉口晴川阁赠来访俄国太子诗:“海西飞轪历重瀛,储贰祥钟比德城。日丽晴川开绮席,花明汉水迓霓旌。壮游雄览三洲胜,嘉会欢联两国情。从此敦盘传盛事,江天万里喜澄清。”湖边的张之洞铜像很高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近代思想文化界影响甚巨。县城边街道上有两层的风雨桥,上有“半城街”匾额,写有“半城半水半山亭,一亭一院一圣人”“春水流痕青黛染,晴天倒影蔚蓝多”“远翠连空朝有致,晴岚接地暮无声”“游春小步观朝景,消夏微行纳晚凉”“击楫看山争晚唱,停桡对月发清讴”“重重竞秀凝秋色,浅浅舍庐接太清”。安龙小吃街在“半城街”牌坊内,夜晚有很多人吃烙锅,有1元钱3个的烤小臭豆腐,罗家院老字号油炸粑买的人很多,卖糯米饭的阿婆说:“我已经卖了40年了,从30岁卖到70岁。”
荷花池
宫廷政治让人心情沉重,深入老百姓中让人开心。从安龙乘车到册亨,走高速公路只要一个小时,大山绵延不断,让人有敬畏之心。《中庸》说:“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一个司机用面包车拉我去收80元,到仙鹤坪的公路修好了,大山绵延不断,山谷中看不到水,田里有苞谷秆,也有一些绿色,这里玉米不让种了,要改种猕猴桃了。有一户砖瓦的平房,四周的田不少,有一个锄地的妇女。仙鹤坪有60多户人家,房子都是自己盖的,有布依族人和苗族人,但还是汉族人多,一般是从江西迁移过来的,六七代人了。有些水泥台子是用来赶集的,这里每六天赶一次集。小卖部那里坐着不少人,地上放有很多锄头,是要去把水管埋在地下,政府包吃饭,没有工钱。街上的人家有邀我坐一会儿的,有阿婆给我烧开水,有两个女子抱着娃娃,这里的娃娃很爱哭。在一家商店吃米粉,有不少小孩儿给弟弟妹妹买东西吃,都拿着一两元钱。这里有卫生室,抱着小孩儿看病的不少。我回到那家小卖部,有几个女子干活回来在那里坐,老人用竹子编着竹马。有小伙子干活回来,口袋里面装着树枝做的枪,用来打小鸟是可以的。那几个女子喜欢唱山歌,我只记得“小妹过得不开心,半夜起来唱歌听”。在熟人社会中生活的人幸福感很强。制度经济学认为:“它们给人们以心理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感到自己属于一个有序的、文明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协调成本很低,风险有限,人们能有在家里的感觉,周围的人都是可信赖的。”
到仙鹤坪风景区,公路边有很深的沟,沟里只有石头没有水,连绵的山上都是树,听得到羊的叫声而不见羊。一个放羊的人说:“下雨的时候也有水的,雨水会从山上流下来。”他以前也在外地打工,说以前做工程,现在国家管得严了不容易赚钱了,回来喂了100多只羊,大的每只可以卖1000元。一户砖瓦平房关着门,房前有不少田,田里有绿色,田中间有一口井,这里以前是挖井喝水,现在有自来水了。在上仙鹤坪的石阶处,有一户人家房子有一部分是以前的石头垒成的,筛子里晒着一些野生菌,屋旁有一棵核桃树,有几棵梓木树,高高的梓木树飘下白絮。有两个小女孩,很喜欢吃东西,随便在地上铺一片纸箱就能睡,大山深处的孩子十分自然。到仙鹤坪的石阶上蚂蚱很多,一批批从地上跳起。山坳间每块田都用石头围着,上面还放些树木,那是为了防止牛进去吃里面的庄稼,现在不种田也不喂牛了。这里野猪不少,但没有枪也打不着,问砍柴的人有没有老虎,他说:“有的,不多,一个山上有一对老虎,放羊的看见过。”有一座房子前有人在锯木头,他们很热情地邀我坐,一个小女孩吃着红薯,还给了我一个吃,家里只有两个红薯,是昨天煮的。那家有个读五年级的女孩,在用锹挖地上的水泥,装进奶奶的桶里面去,大山深处的孩子是勤劳朴素的。有人让我到家里坐坐,后来两个读八年级的女孩回来了,她们玩手机很忙。这里农业文明的生活将要完全改变了,需要增加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我想到了马歇尔的话:“能一下子记住许多事情,需要什么东西时就准备好什么东西,无论什么事一有差错时行动敏捷并表现出机智,对于所做的工作在细节上发生变化时能迅速适应、坚定和可靠,总是养精蓄锐以便应付紧急之事——这些是成为一个伟大的工业民族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