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40年中国农业发展改革和未来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农业经历了近70年的曲折发展。在初期取得土地改革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的成功后,中国先后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走过了艰难而缓慢的发展过程。根据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只有2%。195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元,197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才达到117元,扣除同期消费品物价增长(13.5%)因素,实际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只有1.75%(或每年增长1.5元)。贫困的农村呼唤改革,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冒险开展土地承包责任制是典型案例,更是穷则思变的必然。小岗村土地承包的成效得到中央肯定之后,中国开始了至今40年的改革历程。

40年的改革与发展,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农业农村面貌。过去40年,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远高于同期人口年均0.93%的增长率。虽然食物需求随着收入提高而显著增长,但中国只用世界5%的淡水资源和8%的可耕地,到2016年还能为18.5%(13.8亿人)的世界人口提供高达95%的食物。农业生产结构也随着食物需求结构的变化而不断优化,在粮食生产增长的同时,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得到更快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不断增长,2016年农民工总量超过2.81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达1.69亿。农村贫困人口显著下降,中国成为首个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减贫目标(全球极度贫困人口在1990~2015年减少一半)的国家,中国政府还承诺在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

虽然过去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农业农村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进入21世纪初以来,农业资源环境压迫、国家粮食安全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已成为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Lu et al.,2015)。同时,近年来农业供给侧又呈现突出的结构性问题。但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机遇也常常会随其面临挑战的严峻程度而来,每当农业农村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三农”问题就会引起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例如,党的十九大再次明确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同时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过去40年中国农业农村经历了巨变,不仅见证了改革的成就和一系列政策的利弊影响,而且也将为未来农业发展改革提供重要的经验与借鉴。在农村改革 40周年之际,向实现“十九大”提出的2035年和2050年两个阶段奋斗目标的道路迈进之时,回顾走过的道路,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趋势,对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加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仅以农业为重点,试图通过梳理过去40年中国的农业发展改革来总结经验与教训,并结合对农业发展方向的判断,提出未来农业发展与改革的政策建议。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