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地方高校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收藏

教师流动本质上是教师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社会性实践活动。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对象性的活动,它必须以人为主体,充分考虑实践行为主体的自主性。人在不断的实践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使物按照人的方式与人发生关系,实现人的主观愿望。二是教师的实践行为具有一定的物质性、客观性。人的实践行为受制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客观条件,实践客体对主体的实践行为有一定制约作用,人通过多次实践行为仍不能使自身利益和需求得到满足时,必须检验自身的愿望、目的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并作适当调整。因此,在实践层面上,影响地方高校教师流动的因素也需要从实践主体的能动作用和实践客体的制约作用两方面来考虑。本章主要研究教师流动的缘由、因素,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从实践层面回答教师“为什么会流动”这一问题。

地方高校教师流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不同于计划经济下的人事“调动”,也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自由“流动”,教师流动是个体、组织、外部环境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体因素是地方高校教师流动的直接影响因素,教师个体基于不同的需求和利益发生职业流动。物质需求是最直接的利益驱动,主要表现为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劳动报酬,即工资收入,和以非货币形式支付的劳动报酬,即福利待遇。教师个体的家庭状况是必须考虑的另一个客观因素,具体包括来自配偶、子女、老人等方面的影响。教师个体具备一定的流动能力和实现某种价值的需求是教师流动的前提条件。提供教学、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地方高校组织对教师流动有重要影响。地方高校的物理、技术环境对教师流动产生显性作用,教学、研究条件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非正式组织的文化环境潜性影响教师流动。教师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对教师流动有很大影响。教师个体的社会人际关系对教师的流入、流出都有一定影响,个体所处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环境也影响教师流动。考虑到个体、组织、外部环境因素对教师流动发生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本章分别对这三类影响因素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