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2016年宏观金融运行情况。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在经历了短暂的反弹后,进入到深度调整期,其复苏的历程漫长而艰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下行。从2010年的5.4%下降至2016年的3.2%,据IMF最新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降至3.1%。全球潜在增长率在近些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金融危机对生产资本投资、潜在就业、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全球潜在增长率的上升。此外,受总需求持续萎缩的影响,全球经济的实际增速低于潜在增长率的状况呈长期化趋势。第二,全球通货紧缩的态势在延续。2012年以来,全球原油价格和大宗商品非燃油价格呈现出大幅下滑的走势,二者在2015年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7.2%和-17.5%;虽然2016年有较大幅度的回升,但仍然处于负增长区间。在主要经济体中,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PPI值在2016年尚未脱离负增长区间。更值得警惕的是,如今的物价水平持续走低,又恰逢全球货币供给呈洪水泛滥之时,致使当今的通货紧缩呈非典型状态。第三,全球贸易增速持续下滑。全球贸易增速在危机之前通常达经济增速的一倍左右;但在2008年首次滑落至经济增速的下方,并自2012年以后持续低于经济增速。导致贸易增速持续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总需求萎缩、大宗商品价格下滑、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抬头、全球消费逐渐转向服务业等。为了刺激需求和实际产出,频频挑战赤字上限的财政政策、用到极致的货币政策在全球大行其道,其结果是各主要经济体债务激增,利率水平持续下行甚至出现名义负利率,从需求端发力的调控政策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