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江苏耕地“非粮化”基本态势、成因及政策优化
在线阅读 收藏

当前,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已成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江苏省粮食生产总体形势是好的,但“非粮化”的诱因仍然存在,还存在着“非粮化”蔓延的可能风险,影响未来省域内粮食基本自给水平。调查发现,引致“非粮化”的诱因主要有思想上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认知偏差,政策上约束力不强、支撑力不够,各地政府间利益难平衡,经济主体缺乏预期收益激励。防止“非粮化”,需要充分把握好粮食产品的“准公共品”和“私人物品”双重属性,综合运用政策、经济等措施:一是提升认识水平,理性区别看待“非农化”“非粮化”行为;二是进一步细化粮食生产区划,完善监测预警机制;三是落实地方生产责任,完善区域补偿机制;四是提升粮食生产现代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增强粮食直补的精准性。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