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将传统经验论由感官知觉改造为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杜威哲学的核心是工具主义和实验主义。实验主义促使哲学被积极地运用于社会改造。杜威将社会定义为在共同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组成的一群人。各种社会因不能同时和平等地发展而产生冲突。公众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催生了国家、机构及官员,它(他)们都是工具性的。基于以上思想,杜威哲学被运用于经济、政治和信仰领域的改造。在经济方面,实验主义认为应该进行社会控制(税收和地租社会化)和联合(劳资双方通力合作)。依靠合作和分享,有限的资源可以为了实现人的发展的合理目标而被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动机可以由追求财富本身转移到人的发展上。在政治方面,经过改造的政治机制应该维护人民的统治,确保公众的利益。但以李普曼为代表的传统派认为,社会发展只能依靠少数训练有素的专家驾驭。杜威认为李普曼的主张必然导致少数人的统治。依靠教育、实践以及合作,大多数人最终可以处理公共事务和自己的生活,当然公众不必事事亲力亲为,复杂和专业的公共事务还是需要代理人,但后者的权力应该受到限制。人的实现还有赖于一种精神上的信仰作为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杜威提出“宗教性”概念,信仰的对象由“那个上帝”(The God)转向“一个上帝”(A God),由终极实在转变为工具和中介,并服务于人类的经验和生活。以尼布尔为代表的不少人质疑人类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勇气以及团结的精神来促进社会变革,杜威认为,面对迫在眉睫的问题,整个社会必然会产生足够的变革动机,这些动机又能生发出足够的智慧,使之通过教育、沟通和协作实现新的社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