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分解
在线阅读 收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人口预期寿命继续延长,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不同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存在差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人口预期寿命存在的差异情况。全国人口预期寿命逐渐增加,不同省份的人口预期寿命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并且三十年间不同省份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幅度也并不一致。东部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西部地区各省份人口预期寿命较低,但人口预期寿命增长较快;东中部地区人口预期寿命较高,但增长速度缓慢。通过Arriage(1984)方法分解人口预期寿命的差异,发现年龄别死亡率变化对人口预期寿命差异影响最大的是间接效应,其次是直接效应,最后是交互效应。1982~1990年、1990~2000年、2000~2010年三个时期0岁年龄组间接效应影响逐渐减小,65岁及以上年龄组间接效应逐渐增大;0岁年龄组人口死亡率变化对人口预期寿命差异的贡献率逐渐降低,65岁及以上年龄组人口死亡率变化对人口预期寿命差异的贡献率逐渐升高,同时各省份65岁及以上年龄组人口死亡率变化对人口预期寿命差异的贡献率也是逐渐上升,老年人口死亡趋势已成为影响人口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1~4岁、5~64岁和65岁及以上年龄组的人口死亡率变化对人口预期寿命差异的贡献率为正值,促进了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1990~2000年期间0岁年龄组对人口预期寿命差异的贡献率为负值,说明2000年0岁年龄组人口存活概率低于1990年,减小了两次人口普查期间预期寿命的差异。另外,各省份人口预期寿命的差异在不同时期所受到的影响不同,但整体趋势是一致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交互效应对不同省份人口预期寿命差异的影响是逐渐增加的,促进了总效应的增加,使得相邻两次人口普查期间人口预期寿命差异增大。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