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历史无创新”,引入历史视角将有助于我们开拓认识社会组织的新思路,从而使我们跳出既有理论模式的思维限制,不必在西方学界划定的问题域中徘徊。而将历史的维度真正引入社会组织研究,我们需要树立和增强社会学研究中的历史意识,以机制分析为研究取向,回到历史或将历史的维度引入社会组织研究,以“博古而通今”的策略转换跳出“以西观我” 的理论窠臼,从而建构出一套基于中国史实和现实的本土化社会组织理论体系,增进自我理解,洞悉未来局势,指导当下的实践行动。
丁惠平: 丁惠平 江苏海安人,先后就读于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和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社会学和理论社会学;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学习与探索》、《学术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社会学评论》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支持型社会组织与政府互动机制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组织动员机制研究”;2019年获“江苏社科优青”称号,2022年入选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