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前文通过倾向值匹配法,对转型试点高校对学生能力与素质和就业状况的影响做了相对精确的分析,那么转型试点高校是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来影响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呢?本文将聚焦于此问题的探讨。本文依据吉田文分类框架中的模式4,结合转型发展的要求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特点,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专门设计了学生学业成就(能力素质增值)量表,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将学生学业成就分为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素养与态度、批判创新能力、职业认知与规划、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郭建如: 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长期关注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制度与政策、教育与社会发展问题,聚焦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综合性大学和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地方高校转型与应用型院校建设、职业教育与民办教育等领域。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2015年立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人力资本生产研究”(2016年立项)和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新发展阶段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研究”(2021年立项)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