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东亚农民运动与政治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农民运动的主要目标是获得土地,减少现代化和产业化的推进对农村和农民利益的侵害以及要求政府对农业加以保护,反对开放农产品市场。在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中,农村和农业日益被置于边缘地位,这是农民运动产生的主要原因。农民运动的类型分布受现代化程度的影响。
李文: 1978年3月-1982年1月就读辽宁锦州师院(现渤海大学)政治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4年9月-1986年7月就读天津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1994年9月-1997年7月就读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世界现代化进程。 1974年10月-1978年2月,内蒙赤峰巴林左旗医院任总务主任。1982年2月-1984年8月,辽宁鞍山电大任教师。1986年8月-1994年8月,天津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任讲师。1997年7月-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治社会研究室主任、副所长。 1992年5月-1993年4月,以奖励研究员身份赴日本东京立教大学社会学系从事研究工作。1995年10月-1996年9月,以研修生身份赴日本东京一桥大学学习。1998年4月-1998年10月在松下政经塾学习。2003年10月-2004年1月在日本中央大学做访问学者。 当前主要研究:东亚现代化进程、新加坡政治、廉政文件建设比较研究、亚太政治社会转型研究、政治因素对东亚地区合作的影响。
赵自勇: 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历史与人文学院教授。近期著作:《透视东亚“奇迹”》。
周方冶: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当代亚太》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主要从事东亚政治与社会转型研究,近期成果有《亚洲的发展与变革》(2007年主编),已发表论文十余篇。
董向荣: 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亚太政治研究。
胡澎: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社会、日本近现代女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