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学术中心论
在线阅读 收藏

学术中心论认为大学是知识的中心,但知识中心会随着科学中心的转移而转移,最终形成了以西方国家大学为中心,广大发展中国家大学为边缘的国际知识生产和分工体系。学术中心在国家内部也可发生转移,形成新的知识中心和科学中心,未来知识中心会进一步转移,如果政策和环境适宜,世界学术中心将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学术中心论有利于理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和各国内部自然形成的高等教育等级体系,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学术中心论观点主要有三位代表人物。一位是匈牙利学者约瑟夫·本-戴维(Joseph Ben-David),他提出了学术中心转移论,采用科学中心转移解释大学学术中心的转移轨迹;另一位是美国知名比较教育学家菲利普·阿尔特巴赫(Philip G.Altbach),他采用新殖民体系理论分析指出发达国家大学与第三世界国家大学之间存在中心-边缘关系,认为发达国家大学往往处于知识生产的中心,而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往往处于知识生产的边缘地带,处于使用发达国家大学知识的地位。

学术中心论第三位代表人物是阿什比。他在《英国、印度和非洲的大学:高等教育生态学研究》一书中,通过比较欧洲和美国高等教育,认为与动物和植物一样,大学也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美国大学是从欧洲遗传下来的,但是美国的环境使其变成一个新的高等教育种类。它现在正在被移植,扎根于世界各地。他认为作为制度的大学是欧洲中世纪的产物,经过几次浪潮后被移植到非欧洲世界。这一观点与本-戴维所说的在欧洲型大学制度控制下的中东和拉丁美洲大学就是这方面的例子。这说明大学学术中心在欧美,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的大学是遗传与当地环境结合的产物,进而实现学术中心的转移。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