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也不可能一下子让所有人都接受,而是在思想的较量和论争中为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和思想精英所率先认同和接受,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在对新儒学的批评中成长起来,成为引领中国现代化之路走向新阶段的开路先锋,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三次论战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此外,马克思主义者也对其他哲学进行了批判,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扫除了思想障碍。这是本文的内容安排。
建红英: 历史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校区历史系访问学者,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宣讲团成员,四川省中国共产党党史专家库成员。现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为中共党史、中国近代基本历史问题研究、近代变革中的乡村社会。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民委基地课题、中央高校基金项目多项。主持编写《西水头村志》,在中国社会科学网、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论文、著作、资料翻译近1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