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机中,人们像以往那样期待着“欧洲模范生”德国为了欧盟的团结慷慨解囊,然而,德国黑黄联合政府在欧债危机上的应对,却引发了人们的困惑。2009年末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刚开始爆发时,德国更多的是沉默和犹豫,不愿出手施救。在欧债危机恶化、德国最终不得不于2010年5月出手纾困后,它又以整肃财政纪律为先决条件,要求重债国按照德国模式寻求解决危机的路径,这招致了这些国家的嫉恨。乌尔丽克·古尔洛特(Ulrike Guérot)等学者为此声称“新德国问题”在欧洲冒头413472,而威廉·E.帕特森(William E.Paterson)却宣称德国只是“不情愿的霸权”413473。这一两重性也体现在欧元国家和欧盟国家身上:一方面它们怀恨地说要警惕德国的主导乃至霸权,但另一方面又在呼唤德国的领导,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Radoslaw Sikorski)在2011年末甚至表示:“与其说我担心德国的强权,不如说我开始担心德国的不作为413474。”
德国至今在欧债危机中的表现,折射出德国的欧洲政策出现了某些新变化,这些变化事实上从两德统一以来就已经开始显现,只是在欧债危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将首先分析德国在欧债危机中的表现及其目前在西方学术界讨论较多的原因,进而指出德国欧洲政策所呈现出的新变化,最后结合德国当前有关欧洲一体化未来的讨论,论述这些新变化对欧洲未来发展的影响。
郑春荣: 郑春荣 博士,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所所长,《德国研究》主编、《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欧洲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德国发展报告》(德国蓝皮书)主编。学术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欧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副会长,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德国政治制度、外交与安全政策、欧洲一体化、中德与中欧关系以及中美欧三边关系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和一般项目,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及外交部、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等委托课题多项,迄今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著作28部(专著2部、编著3部、主编15部、参与主编5部、译著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