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胡适东北行史料钩沉
在线阅读 收藏

1924年7月下旬,胡适应满铁邀请,到大连演讲。7月24日到沈阳,25日抵大连。参加了一系列活动后,于8月2日离大连经沈阳返京。对胡适的东北之行,当时的《盛京时报》做了详细的报道,有关史料钩沉如下。

《胡适之讲演预闻》

满铁本社请胡适讲演已志本报近闻胡氏除在满铁用英语讲演外并用国语为大连华人作一度之公开讲演地点在中华青年会或其他学校云(《盛京时报》1924年7月23日)

这是胡适抵沈之前《盛京时报》发表的一篇新闻报道稿。胡适抵连后,《盛京时报》又迅速做了报道:

《胡适之过奉赴连》

北京大学教授胡适之此次应大连南满铁道会社之邀请定于今日(廿四日)由京乘车抵奉当换南满车南下廿五日早七时二十分抵连连埠中华青年会已预备欢迎并拟请其于满铁讲演后莅该会为公开讲演以慰连埠人士之渴望云(《盛京时报》1924年7月25日)

紧接着,《盛京时报》于7月27、28、29日连续刊出胡适在大连讲演预告,全文如下:

北京教授胡适之先生讲演大会

时日 阳历七月三十日午后四时开始

地点 大连伏见台中华青年会馆

题目 新文化运动

入场券发行处 大连公议会 小岗子公议会 文化协会 中华青年会

  主催 大连中华青年会

对于胡适到大连讲演,《盛京时报》表现了异乎寻常的热情,于7月26日在第一版“论说”栏发表署名“召召”的文章《欢迎胡适之》414226

北京大学教授胡适之博士,此次受满铁之聘,来大连讲演,闻已于昨日抵连。关于此事,吾人既已深佩满铁当局此举之贤明,而于胡博士之惠然肯来,使东省人士得以聆其高论,无不胜欢迎之至也。

本来学术之道与政治不同。不但毫无国界之可分,且以交换讲演为切磋推广之径路,我国政治虽尚在改革之中,而国民学问欲之昂进,则有加无已。自杜威罗素两博士东来以后,本年又有印度诗哲泰谷尔之遥临,高贤之车不绝于道,欣幸何似,但我国学者出国讲演,似末之前闻。大连虽系中国领土,而租借多年,且满铁所办之夏期大学,乃专为日人而设,是则胡氏今次东来,大有几分国际讲演之意味,以开中华学者出国讲学之新例,甚可喜也。

考胡适系安徽省绩溪县人,年仅三十四岁。其先世有清德,家学渊源,如经史词章之学,胡氏少即研究,有甚深之造诣。并非今世所号为新学家之肤薄也。氏留美多年,得有博士学位,归而任我国最高学府之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著述宏富,为语体文之先祖。彼能将中国固有之散漫无涯之旧学,依新式科学的研究,渐次归于整理,以便后进。是胡氏对于学界最大之功绩也。

胡氏主张变更文体为语体,仿西文之组织以求简易整顿。此事往往为旧学家所攻击,谓为离经忘道,其是非何在,殊未易断言。但以语人之意言之,中华旧文学当然有保存珍重之必要,而另求简捷以便于日用,亦属最急之务,盖前者为专门之学,后者为人生常识计耳,并行而不相悖,岂不然哉。彼时学究固陋之批评,又鸟足为胡氏病,吾人所期望于胡者甚大也。

抑又闻胡氏近来为研究学问埋头著述,颇有害于身体健康,此亦学者常有之事,吾人时常祷其速复元气,并望胡氏为道珍摄耳。

1924年7月26日《盛京时报》又发表记者采访记《志胡适过奉时谈话》414227

中国文学革命家北京大学教授胡适之于昨廿四日午后过奉赴连业志昨报。记者瞻韩心切,遂赴站访晤。移时车到,旅客纷降,见一葛衫客手提皮包,与四五人入大和旅馆之接待室。询悉即大名鼎鼎之胡氏,旋即通刺达欢迎意,叩以行程及讲演题旨。据称:“个人此次东来,系承南满会社之约。该社社会课每年夏季有讲演会组织,由日本东京各大学邀请二三人主讲。今岁亦循例,邀得东京帝大一人、西京大学一人,再则北大之鄙人也。个人入夏以来身体多病,拟中止此行或请改期。而主人坚促成行,并称大连有一某病院专治肺病,设备至完,就便可至该院检查一次,以判病状。个人至畏疾病,因从其说勉强东来。抵连后讲演之题目预定为中国十二年来改革思想之变迁,讲材为历史的,此中应无多理论。讲演日期为廿五云两日,其地址或在该社社会科抑文化协会,个人犹未详。讲演后因拟就便诊疾,或南旋一次或海路渡津返京尚无一定。又大连中华青年会会长傅立渔亦函邀讲演,个人亦诺之,大约到该会须讲演一二日云。”记者又问:“近来京师教育界有何新声?”胡君答称:“京师学界乏善可告,只一闹穷是目前之大问题。然而大家着手于此又不欲轻易弃掉责任,亦至惨淡经营而已。”又问:“学界有何新趋势?”答:“文学之趋势随诸多之复杂分子而转移,此等大问题非三二日莫能说明,即或简单奉达恐无以对此题,亦恐莫能尽其意。”又问:“归途不能便道过奉一游乎?”答:“吉江两省为先君宦游之地,个人亦夙抱遍游三省之志,唯今岁时间既促不复体弱多病,只好俟诸异日。”谈间招待者促氏就餐,记者遂兴辞而出。胡君行止平坦,神情潇洒,洵不失为一大学者。晚餐后即乘九时三十分列车南下赴连云。

胡适抵大连后,受到有关方面的欢迎,对此《盛京时报》7月31日以《欢迎胡适之盛况》为题做了报道:

日昨(二十八日)晚七时中日人士假大和旅馆欢迎胡适之博士中国方面有中华青年会大连小岗子两公议会三汉文报馆及中国银行等重要商家日本方面有大陆青年团满铁本社各课长各报馆等先由日人代表金子云斋致欢迎词大致谓

胡适之博士应满铁之请来连讲学我等今日会晤此少年思想家实在荣幸并愉快胡先生学术思想不但为中国不世出之人物即在东亚亦可说是最光耀之明星希望中日两国由学术之亲善进而致于事事皆亲善云

次由中华青年会长傅立渔代表中国人方面致欢迎词大略谓

胡适之先生学术思想久为在座者所熟悉所钦佩可以说是最近学术思想之介绍者革新者此次来连讲学不啻将其学术思想输之友邦吾等视胡先生非中国一国之人才乃世界人才也所以今日我等与吾兄弟之邦人君子共同欢迎之也请干大杯祝胡先生万岁

致词毕皆大鼓掌个人致欢迎词者亦复不少后由胡先生用华语致答谢词大致为

兄弟年少学浅今日蒙中日友朋开会欢迎奖述过当实不敢当以金子立川等君之须发皆白吾处其间实后生耳勖勉之言自当永铭心版必能裨益多多也又承傅先生特别奖励保保学务课长在座相陪傅师傅也保师保也傅保在旁对我吾少年人利益更大矣(言时皆鼓掌)所以有宾至如归之乐而忘其在客中也在坐诸君本国民外交之精神行互相提携之举动界限泯除彼此不分文化运动上即已如此更望事事之能如此也谨此鸣谢即祝诸君健康

7月30日,胡适如期在大连讲演,《盛京时报》8月2日刊登了他的照片和他讲演的内容:

胡适讲演“新文化运动”414228在大连中华青年会

北大教授胡适之博士,应满铁夏期大学之请,莅连讲学。中华青年会特请胡氏于三十日午后四时,在青年馆公开讲演。先由中华青年会傅立渔会长致介绍词,然后经胡氏登台讲演。胡适之先生讲演云:

到大连来,本想与诸位多谈几次话,但因时间太不宽裕,又因个人身体软弱,不能如愿,抱歉的很。今日讲题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这几个字,本不是兄弟拟定的,原本叫新思潮来着。不过当时有几种杂志,谈文化问题,对于社会文化政治教育等制度,一切愿加改革。因此就叫新文化运动了。新文化运动约分三个主义。

(一)对于固有文化,加上新的估价。估价者,估量其真价值也。大连为东三省商业中心,诸君多系商界人士,对于某种货物,估价不真,于商业上,必有甚大影响。故以估定价值为第一义。又如中国女子缠足,在从前文人之描写,翁姑丈夫之择妇,咸以脚之小者为美,估价既已如此,于是一班女人,力求脚小,所以如此者,估价之错误也。今从新估价,知其错误,小者极力求大,不大者甚且装绵以求大矣。又中国讲孝道,曰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曰父命子死,不得不死。将孝看成片面的,亦估价之错也。从新估定其价值,则在父慈子孝两方面。小杖受,大杖走,愚孝亦非是也。文字方面,则崇尚古文,非三代两汉之书不读,作文则抗心希古,亦由估价之错也。试观三国水浒红楼西游等小说,令人废寝,令人忘食,令人哭,令人笑,影响于世道人心,如何之大。而拘儒瞽生,则訾为不足观,亦估价之错也。现在估定其价值,觉得能令人多认字,能令人多增知识,莫此数书若者,其价值甚大也,故新文化运动第一义在估价。

(二)估价之后,加以改革。估价之后,自生改革之趋势。我们觉得文能达意,最为应用。故尚语体文。语体文之初,由于心所感动,自然发生之声籁,婴儿如拍抚,使之入梦,则有俚俗之歌。小姑被嫂虐待,后母苛待前子,均发出自然之不平鸣,是即语体文之滥觞也。后来官府告文,日趋文雅,渐进而有词赋时文八股等种种格调之限制,文学遂分为文言语体两大途径矣。现在估定文学之价值,咸以语体为容易而有效,故由文言改成语体也。东三省教育当局,不知存何心理,又将语体文废去,改用文言文,是之谓“打倒车”,打倒车未有不退步的。

(三)新文化在精神不在形式。吾们的态度变,精神不变。二十年来,可以说变化极大,从前安于目前,现在总有“为什么?”的问。无论那种事物,有这求是的真精神,必能得到真理的。

近来就有自日本归来之女学生,发起放足运动,实在是最好的举动,希望明年再到大连,见不着缠足的小女子,那是再好未有的了。吾们遇事,总要不畏才好。

最后吾们要互相警戒的,互相勉励的一个字,就是“干”!

胡适于8月2日离开大连,《盛京时报》8月7日报道:

《胡适之返奉赴京》

北大教授胡适之博士在连讲演后赴旅顺游览风景于二日晚由旅归连倦游思息对于各界朋友未加惊动径乘晚车北上抵奉后始函知各方云如胡氏者洵不失学者身分也

胡适这次东北之行历时十天。《盛京时报》报道之详,令我们得以窥当年全貌。其在满铁所作题为《中国十二年来改革思想之变迁》的讲演现内容未知,在大连中华青年会做《新文化运动》的讲演,内容得以披露。这是一份十分珍贵的史料。

胡适的《新文化运动》讲演,基本上反映了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进步主张和观点。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其一,重新估价固有文化。胡适在五四时期大力鼓吹“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在学术上又高喊“整理国故”。他这样解释这一口号:“国故”就是“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应当通过实验主义方法和观点,重新评定古书典籍的价值。在这次讲演中,胡适又从民俗、道德与文学观念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作为自由主义文人,胡适以其本阶级的观点,主张用怀疑、批判的态度审视中国的旧文化和旧传统,否认了孔孟学说的正统地位和权威性,这与五四时期的反封建精神是取同一步调的。当然,胡适为此主张青年踱入研究室,钻进故纸堆,这与那个狂飙突进的时代,却是格格不入的,它理所当然地遭到革命营垒的批判。

其二,倡导白话。胡适在五四时期倡导白话文运动,使他在现代中国文坛获得了历史性的声誉。在讲演中,胡适探讨了白话文的历史及其演变,大力提倡白话文,并对东北三省废除白话改用文言文的逆行予以抨击,指出其为开倒车的退步之举。

其三,反对封建意识。胡适在讲演中,对中国女子(特别指出了大连地区女子)缠足表示不满;对“父命子死,不得不死”的封建伦理道德加以批判。这与胡适在五四时代鼓吹个性解放、提倡妇女解放是一致的。

不消说,五四时代的胡适,还属资产阶级自由派,是改良主义的代表,但他的一些进步主张曾为历史的发展推波助澜,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在五四浪潮涌入东北之际,胡适的访问讲学,确有着相当积极的社会与文化意义。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