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接受东正教(公元988年)之前,基本以家庭教育为主,培养农工、手工匠人、武士和术士。公元9世纪下半叶,来自保加利亚的传教士基里尔兄弟在希腊字母基础上创制斯拉夫字母,开始翻译希腊文圣经和其他宗教书籍。从988年到13世纪中叶,俄罗斯基本上创立了初级教育,政府与教会兴办了各类学校。此后,由于蒙古鞑靼人的入侵,教育活动几近中断。
1632年,政府开始兴办学校。17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创办了一批希腊—拉丁文学校。1679年创办了第一所大学——斯拉夫—希腊—拉丁文学院。1714年彼得一世下令设立新式学校。1725年设立圣彼得堡科学院,附设一所大学和一所中学。1755年,学者米·罗蒙诺索夫(1711~1766)倡议设立莫斯科大学。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俄罗斯基本上建立了欧式教育体系。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俄罗斯教育体系包括初等教育、妇女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机构。20世纪初的1916年,俄国有16所综合大学。教育基本面对贵族和神职人员的后代。全国约有70%的男子和90%的女子是文盲。许多少数民族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48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大力扫除文盲,兴办学校。到1934年,苏联实行4年制全民义务教育;1956年起实行7年制义务教育;1959年起实行8年制义务教育;从1976年起全面推行义务中等教育。到20世纪80年代末,居民识字率接近100%。苏联时期建成了全国统一、学科门类齐全、水平较高的国民教育体系,基本满足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第三世界国家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颁布了《教育法》(1996年1月修订)和《高等职业以及大学后续职业教育法》(1996年8月),教育机构的法律地位重新界定,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获得了办学自主权和学术自由。教育机构的设立采用注册制,除了军事院校和少年犯学校外,国内外组织、机构、个人均可兴办教育机构。政府通过办学许可证和专业课程认证制度对各级各类学校实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