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民间信仰的庞杂与有序
在线阅读 收藏

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将民俗信仰与民间信仰等同为一,他界定民间信仰为:“民俗信仰又称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467757民间信仰就是指存在于非官方社会层面里的、有一定历史传承的、具有地方特征的崇拜各种神灵的意识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主题而非偶像神为由的祭祀仪式。它表现出这样几个特征:第一,它是由一定人群参与的以外化祭祀活动形式为主的信仰模式。参与的人群或许是三五个,或许是成千上万,并不固定;同时,存在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所和一个确切的活动时间;另外,它的每一个祭祀活动里,都会有一些道具的存在,这些道具在活动中起着引导和指挥信众进行具体祭祀仪式的作用。第二,民间信仰的内容庞杂多样,包罗万象,每一次祭祀主题相对独立。民间信仰本身无教名、无教义、无教规、无神职人员、无入教仪式、无师徒传承的规定、无学习过程,即没有包裹在信仰内容之外的衍生物。第三,它随机性强。其中包括信仰内容随机;祭祀活动时间随机(可借助任意事件随时举行活动),如:年节、婚丧、出行、生育、动迁、建居、天灾、人祸等;祭祀活动形式随机,即无统一的或规定的形式。第四,在民间信仰的祭祀活动中,有的存在初级社会组织,甚至有的初级组织已经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有的是临时推举的祭祀活动的引导人。不论是组织祭祀活动的初级社会组织,还是临时的引导人,它们的功能都是被限定在既定的一项祭祀活动的范围之内,而不在其之外。这种初级组织的成员,没有选举和被选举的过程,但是,存在世袭传承的成分;而临时推举的活动引导人,通常也是在民间任意推举,并无正规的选举与被选举的法定意义和选举规则。

从一种信仰是否得到官方的允许、是否属于世界宗教的角度来说,民间宗教似乎属于民间信仰的一种模式,因为民间宗教也是非官方的、有一定历史传承的、地方的或民族内部的信仰内容和活动。宋兆麟先生就曾讲过:“民间信仰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宗教形态,指在各民族人民群众中广泛流行的、具有明显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宗教信仰。”467758不过,宋兆麟先生也明确地指出,他所讲的民间信仰:“其内含十分丰富,既有比较古老的原始巫教及其变态,如巫教、萨满教等,又有许多人为宗教成分,如道教、佛教等。”467758我以为,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是有区别又有关联的两种人类意识活动模式。从它们的信仰内容、组织结构、有无教名、有无教义、有无教规约束、有无特定的入教和遵教规则、有无专职的神职人员,以及有无正式的学习教义和传教方式等内容来讲,都有着明显的区别。民间宗教相对于官方宗教和世界宗教来讲,它是民间的,但从它所具备的宗教信仰条件和具有的宗教传承、传播的事实看,民间宗教也是宗教。而民间信仰严格地讲不是宗教,虽然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都属于人类意识活动的形式,都具有民间性,但民间信仰没有宗教所具备的一套衍生结构,甚至没有教名,因此,民间信仰不能算是宗教,它应属于宗教之外的信仰体系。

同时,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又有着关联性,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相接、叠加或交错的地方。特别是民间信仰中,除了吸纳和保留了许多原始宗教的内容之外,还掺杂了佛教、道教、巫教等世界宗教和民间宗教的内容。更有趣的现象是在许多叠加和交错的内容里,除了民间宗教自身所特有的内容之外,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这些共有的内容,又很难分辨出谁先有、谁后有。因为,正是民间信仰的非宗教特性和它松散的信仰模式,使得它在长时期的存在中,不断地、无限制地产生一些后天民间自创的内容,这也导致了民间信仰中许多内容难以纳入具体的某个宗教崇拜的形式里。比如,民间的祖先崇拜,它属于哪个宗教的信仰呢?事实上都是,也都不完全是。因为,儒释道中有祖先崇拜,巫术和萨满教中依然有祖先崇拜的内容,甚至在苯教中也有祖先崇拜。再如,生育信仰,它几乎是每一个民族在初始阶段就已经产生的信仰内容,但它属于什么宗教呢?可见,民间信仰是一种独立的研究对象,人们能够将民间信仰与世界宗教剥离开来,也能在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之间找到区分点,并能将民间信仰作为一种专门的信仰体系来研究。本文试图仅从民间信仰内容的庞杂表象中,寻求其内在的有序性,从而确定社会中存在着信神鬼而不信教的第三类人群。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