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是20世纪90年代辽宁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无论从社会资源配置流向,还是从政府经济决策的重点看,调整产业结构都是辽宁经济发展的主线。应该说,由于改革前后增长位势的变化和老工业基地传统重化工业增长滞后,辽宁先于全国感受到结构性矛盾的束缚,把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作为发展主线的意识和政策也是率先形成的。然而,辽宁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实绩却并不超前,以至于进入21世纪后仍然要依靠传统重化工业支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无法与东南沿海诸省区相比。辽宁新世纪产业结构演进的态势怎样把握?应该实行什么样的产业政策才能最有效地促进辽宁产业优化与升级?对于这样的问题,难以找到可供照搬的理论和经验,只能在实践中寻找辽宁经济发展规律。因此,科学地把握和分析辽宁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十分必要,特别是正确地总结90年代辽宁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尤可珍贵。
李向平: 1950年12月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77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从1980年至今一直在辽宁社会科学院从事区域经济理论和区域经济问题研究,重点研究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曾先后担任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党组成员、研究员。两次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评为省青年科技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兼任全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辽宁省财政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委、省政府咨询委员,国家发改委“十一五”东北规划编写专家组成员,辽宁省发改委“十一五”规划编委会副主任。30余年来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公开发表和被省级以上决策部门采用研究成果200余篇(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和国家规划研究课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十一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阶段目标和主要政策”等八项,与国外学者共同主持完成国际合作课题“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展望”等四项,主持辽宁省委、省政府和省科委课题“组建辽宁支柱产业七大集团综合方案研究”、“辽宁省‘十一五’规划战略总体思路研究”等50余项。其中,《辽宁省“十一五”规划战略总体思路研究》等2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1~2等政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