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以前,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末期,学术界和媒体大多使用“非国有化”一词。当时这种提法只是停留在“试探性”的理论探讨阶段,还缺乏具体政策和内容。1991年“8·19”事件后,苏共垮台,政权更替。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派已毫无顾忌地打出了“私有化”的旗帜。目的有三:一是显示与过去“官僚、僵化的经济体制”决裂,首先用以剥夺官僚们的权力;
按照《俄罗斯私有化纲要》的规定,私有化要实现以下七个重要目标:①形成一个私有者阶层;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③利用私有化收到的资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④促进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⑤提高竞争力、实现经济非垄断化;⑥吸引国外投资;⑦创造条件,建立良好的私有化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