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1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框架
改革开放以前,以村卫生室为依托,还建立了以农民的互助为特征的合作医疗,并培养了大批用得着留得住的乡村赤脚医生。这一体系在1965~1979年期间获得了大发展,到1978年,我国有“赤脚医生”4777469人,卫生员1666107人,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但是,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村赤脚医生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赖以存在的集体经济实力受到极大削弱,使得合作医疗难以为继。三级预防保健网也因网底的破裂而趋于瘫痪。一段时间内,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也微乎其微,基本放弃了对农民医疗保健的责任。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开展农村卫生保健、实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促进和恢复合作医疗、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等,使得农村卫生事业有了一定发展。
但是总体来看,农村卫生事业还是发展缓慢。特别是村级医疗机构基本上私营化,设备简陋,人员老化。根据2004年对全国的情况调查,70%左右的医疗点都属于私营了,2005年我们在北京随机抽样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也存在村级医疗点私营化倾向,对35个村级医疗点的调查显示,37.1%的医疗点属于私人所有,25.7%是乡镇设点,20.0%是私人承包,11.4%是集体所有集体经营,也有5.7%是由村医务人员联办,私人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承包以及村医务人员联办加起来,也有62.8%的村级医疗机构属于私人经营。
当时赤脚医生仍然是乡村医生的主力,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郊区,乡村医生中也有56.8%曾经当过赤脚医生,医生中有乡村医生资格证的只占79.8%,其中有执业助理医生或者执业医生证书的占20.2%,还有少数乡村行医的人员没有乡村医生资格。对医生的专业学历调查显示,无专业学历,且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占4.5%,无专业学历但是接受过乡村医生培训的占43.9%;有中专学历占36.4%,大专占12.1%,本科极少(3.1%),有也是乡镇卫生院设点下派的(见图11-2)。
图11-2 村级卫生从业人员学历状况
直到2003年非典以后,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和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农村卫生事业才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即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农村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这一医疗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能否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以及所获得医疗服务的质量。
');" class="a2">收藏在我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是在1965年初形成的,当时县设医院,公社设卫生院,大队(村)设卫生室,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初级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网(见图11-1)。
图11-1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框架
改革开放以前,以村卫生室为依托,还建立了以农民的互助为特征的合作医疗,并培养了大批用得着留得住的乡村赤脚医生。这一体系在1965~1979年期间获得了大发展,到1978年,我国有“赤脚医生”4777469人,卫生员1666107人,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但是,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村赤脚医生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赖以存在的集体经济实力受到极大削弱,使得合作医疗难以为继。三级预防保健网也因网底的破裂而趋于瘫痪。一段时间内,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也微乎其微,基本放弃了对农民医疗保健的责任。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开展农村卫生保健、实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促进和恢复合作医疗、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等,使得农村卫生事业有了一定发展。
但是总体来看,农村卫生事业还是发展缓慢。特别是村级医疗机构基本上私营化,设备简陋,人员老化。根据2004年对全国的情况调查,70%左右的医疗点都属于私营了,2005年我们在北京随机抽样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也存在村级医疗点私营化倾向,对35个村级医疗点的调查显示,37.1%的医疗点属于私人所有,25.7%是乡镇设点,20.0%是私人承包,11.4%是集体所有集体经营,也有5.7%是由村医务人员联办,私人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承包以及村医务人员联办加起来,也有62.8%的村级医疗机构属于私人经营。
当时赤脚医生仍然是乡村医生的主力,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郊区,乡村医生中也有56.8%曾经当过赤脚医生,医生中有乡村医生资格证的只占79.8%,其中有执业助理医生或者执业医生证书的占20.2%,还有少数乡村行医的人员没有乡村医生资格。对医生的专业学历调查显示,无专业学历,且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占4.5%,无专业学历但是接受过乡村医生培训的占43.9%;有中专学历占36.4%,大专占12.1%,本科极少(3.1%),有也是乡镇卫生院设点下派的(见图11-2)。
图11-2 村级卫生从业人员学历状况
直到2003年非典以后,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和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农村卫生事业才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即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农村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这一医疗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能否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以及所获得医疗服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