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针对Libor丑闻,英国当局提出应改革Libor。本文作者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要解决Libor操纵问题,需要将操纵者绳之以法,而不是改革Libor本身。
Libor,又叫作伦敦银行同行拆借利率,代表银行间相互借款的利率水平。先前,巴克莱银行操控利率东窗事发,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决定检讨Libor制度,由监管局执行董事韦奕礼(Martin Wheatley)全权负责。近日,韦奕礼公开声明:“Libor名不副实,改革必不可少。”
真是胡扯!Libor明明好好的。
就像对其他指标一样,必然有人想操纵Libor,从中渔利。那么,也像其他操纵案一样,我们应该控诉幕后黑手,绳之以法,让他们接受罚款或监禁,让别人见识操纵的恶果,杀一而儆百,进而捍卫Libor系统。
在Libor操纵案中,我们应该瞄准谁?只瞄准那个小职员吗?他谎报了自己银行的信用状况?不是的,我们还要拿下另一些人,那些真正密谋操纵案的人——处心积虑的银行大佬、知情不报的政府官员、睁只眼闭只眼的监管机构,甚至可能有暗中授意的政界要人。
或许,这听上去代价太大了,但只有如此,Libor才能恢复正常,不受干扰。它是一个太重要的指标。要想知道银行到底得到了几分信任,问Libor最可靠。
然而,绕过这些代价,只会意味着更大的成本。韦奕礼提到的“改革”,我能猜出来是哪种改革:组建一个新机构,放上一群所谓的权威官员,拿出一大笔白花花的银子,从银行弄来不知道是真是假的信息,再装出一副天天更新实时监测的样子,然后宣布这就是靠谱的银行间利率!这个机构、这些权威、这套方法,经过检验了吗?没有。他们给银行间借贷定价,随意得就像给香草冰激凌定价。这与直接撕碎Libor有什么区别?有太多的金融买卖、金融产品都靠Libor定价,拿一个不靠谱的指标取而代之,损失难以估量,后果无法想象。
以史为鉴,让我们再看一遍来龙去脉:政府与政客太想制造漂亮的经济形势,他们把利率压低,过度放贷;他们让印钞机全速运转,散布钞票。他们想了那么多办法,只为创造出太平盛世的假象。然而,我们相信了他们。在他们的诱导下,在繁荣的假象里,从房主到借款人,从消费者到银行家,都做了太多的傻事。接下来,为了挽救傻事,维系假象,大家开始一起想办法。操纵Libor,只不过是办法之一。
然而,当办法一一失效,真相浮出水面时,最普通的百姓开始承受真正的损失。这是彻底的欺骗,不容原谅。如何解决?只能回到问题的根本,那就是:确保政客与官员不再以权谋利、肆无忌惮,不再败坏我们的货币,不再滥用公共金融,更不能直接操纵任何指标,比如Libor。我们最不希望的,就是历史重演,新的指标,新的操纵,新的循环。最希望的,恐怕是惩罚该惩罚的人,恢复市场秩序,让Libor正常运转。
本文原题为“Let the Market Decide What Happens to Libor”。本文作者为亚当·斯密研究所主任。本文于2012年8月10日发表于亚当·斯密研究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