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作者认为,美联储与欧央行面临双线作战的困局。在旧战线上,它们要独立地维系货币稳定;在新战线中,它们不得不顾及市场与政治,要帮助经济复苏。而这两场战役能否双赢?作者认为值得观望。
全球最大的几个央行正背负重压。经济危机之后,世界没有稳步复苏,市场与政客都拉住央行,要求它们再想想办法;本来只有发达国家增长缓慢,现在发展中国家也被拖下了水,经济面临着陆风险,央行的压力更大了。
美联储与欧央行维持着既有货币政策,不肯改变。不久前,市场对此表示失望。两大机构均承诺相机行动,在必要而合适的时机出手。现在,这个承诺能帮央行顶住一些压力;而未来某个时候,央行恐怕不得不真正出手,才能保住自己的信用。综合来看,央行目前的立场既不软弱,也不急躁,它没有顺从地印钞,避免了未来的过度通胀;它也没有采取冒进的宽松政策,不给经济复苏打太多的强心针。这种姿态,与一些政治家的期望不符,也成为央行压力的来源。
如此压力,来源已久,无非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矛盾——前者由政客完全控制,后者由央行独立把握,而前者总要求后者配合。但现在,央行完全可以说:我们已经做得够多了。看一下美联储与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就会明白:为了经济复苏,它们已经购入了一些非常规资产。在正常情况下,那些资产本不该出现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但是,大家还是认为欧央行做得不够。正常情况下,央行只需单线作战,维持货币政策稳定;在这个特殊时期,它却不得不双线作战,既要维持货币稳定,又要帮助经济复苏。在那条老战线上,欧元区诸国的央行,特别是德意志银行,不断敲响警钟,告诫欧央行好自为之,绝不能再买外围国家的主权债务,这些非常规资产太容易违约了;而在新战线上,各种政客前赴后继,责令着,乞求着,让欧央行再伸援手,救人于水火。
纵观历史,如此拉锯战中,长远的央行往往输给短视的政客,不得不放弃旧战场,只顾新战线。然而,欧债危机面前,欧央行哪个战场都不能放,不得不双线作战,此时岂能两全?恐怕它会彻底输掉,不仅不再独立自主,还将面临投票权的巨大变革,它的成员国会被边缘化,而它自己将走向中央集权。就像美联储一样,大萧条之后,决策权就集中到华盛顿了;再比如德国的州央行,它们如今在德国央行的投票权已比初创之时大打折扣;欧债危机冲击后,恐怕欧元区诸国的央行也难逃此劫。
几天前,欧央行主席德拉吉曾说:“欧元坚不可摧,欧央行将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欧元。”这番豪言壮语,显然没有理会德意志银行的警告。那么,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德意志央行现任与前任主席的一场讨论了,从中可见德国央行与欧央行的激烈冲突。这些冲突潜藏已久,正在逐渐现身。看到欧央行越来越倾向于救助外围国家,德国央行前任主席评论道:“没有联合的国家,联合的货币举步维艰……除了德国,其他国家根本不懂稳定货币的意义……靠德国央行一己之力,实在难以维系货币稳定,我们不过是十七个成员国中的一个啊……”他问德国央行现任主席:“你的工作,也受到这十七分之一的拖累吧?”现任主席与前任的看法一致:“欧元体系里,德国央行最为重要,因此也更有发言权。德国本应扮演与众不同的角色。但是从投票权来看,德国也只是十七分之一罢了。”
所以,德国央行能否把欧央行留在旧战场,让它注意货币稳定呢?难以判断。而欧央行能否在新战场上凯旋,拯救欧洲经济呢?也值得观望。这场双线战役,关系到欧元、欧洲乃至整个世界。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原题名为“A Battle on Two Fronts”。本文作者是CIGI的高级研究员。本文于2010年8月7日发表于CIGI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