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讲抗战时期工程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在各项发展的教育事业中,工程教育由于战争的特殊背景,受到国家的特别重视而有了显著的进步。首先说明的是在各项发展的教育事业中,其次是大学“内迁”与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区域调整,最后是抗战期间工程教育的发展及战后的困顿。
刘继青: 山东泰安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政策、高等工程教育。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思想战线》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有多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次。
王孙禺: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本科毕业。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执行副主任兼秘书长。曾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