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舌战外媒:民企为什么要党建?
在线阅读 收藏

时间:2007年10月19日晚

地点:北京梅地亚新闻中心

采访者:美国之音、日本经济新闻、香港信报等50多家海内外媒体记者

被采访者:红豆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周海江

采访背景:中共十七大新闻中心特意安排一位民营企业家代表接受采访

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记者见面会。采访者有备而来,海外媒体的记者提出的问题尖锐而富有挑战性;被采访者周海江口若悬河,应答自如。我们没有找到当年记者见面会的原始记录,我们根据媒体报道和被采访者的回忆,再现了当年周海江舌战中外记者的精彩对话:

记者问: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您怎么看也不像“无产阶级先锋队”,您这个民营企业家怎么会在党内?您在党内代表谁的利益?

周海江答:我们党以前称自己是“无产阶级先锋队”,是因为工人阶级与无产阶级以前是画等号的,但现在党章里叫“工人阶级先锋队”。现在,工人阶级并不是无产者,工人阶级是有资产的,只是多与少的关系。我是一名党员,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当然我还有一个身份,是企业股东。发展民营企业是党的号召,我把企业搞好,也是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红豆集团,我是大股东,但并不是所有股权归我一人所有,许多企业骨干都有股份,这样在利益关系上,他们既是打工者又是企业所有者。另外,我在企业既是总裁,又是党委书记,对于员工的权益、福利都努力关心到位。有一次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去车间看到很多外来工人都在吃馒头,我就问为什么不去吃饭,他们回答说在这里吃饭贵,我要把钱节约下来寄给家里,补贴家用。看到这一情景,我很快决定在所有工厂推出“包吃包住”政策,对所有职工免费提供工作餐,而且还免费住宿,这样我们企业虽然每年要多开支3500多万元,但增强了员工的向心力。所以说,虽然从表面看我在红豆的身份比较多,既是总裁又是党委书记,又是股东,但实际上作为一名党员民营企业家,是在维护工人阶级利益。这个工人阶级是广义的,包括普通工人,也包括白领阶层。

记者问:我们西方国家的企业没有中国这样的党组织,发展得也很好,你们民营企业为什么一定要建立党组织?

周海江答:如你所说,西方的企业没有党组织,却崛起了一大批如微软、苹果、波音这样的世界著名企业。但是你要知道,西方企业搞市场经济已有了几百年甚至更长的历史,企业的运行机制比较成熟。我们中国的企业真正走上市场经济轨道才30多年。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追赶。速度越快,摩擦力就越大。要实现快速追赶,一要增加动力机制,二要方向不偏,三要克服摩擦力。我觉得在企业建立党组织,是加快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和根本保证。这也是中国企业快速崛起的一大根本原因。以我们红豆集团为例,这些年来,我们一方面积极学习借鉴西方创造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三权制衡,规范企业行为,激发员工动力,迅速缩短了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建立党组织,解决企业常常出现的机遇难找、人才缺乏、人心不齐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越来越体会到,企业发展的机遇就在党的方针政策之中,企业发展的人才就是要通过党的组织优势来培育,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就是要通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所以,建立企业党组织,是企业的内在需要,是企业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记者问:在你们企业,是听企业老板的,还是听党委书记的?

周海江答:红豆集团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运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则,也就是由董事会、监理会、经理层各负其责、相互制衡,党组织从不干预企业的运行。党组织在企业是政治核心,及时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从思想理念上影响企业的决策和行动,发挥好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保证企业在政治上与党和国家高度统一,保证企业健康科学发展。

记者问:您的身份既是共产党员,又是民营企业老总,共产主义是消灭私有制的,您就是将来被消灭的对象,您害怕被消灭吗?

周海江答:实现共产主义、消灭私有制是党的最高理想,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而在今后非常长的时期里,共产党人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七大的报告中这样讲到,要有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目标是“小康社会”,那么小康社会的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民营企业是党依靠的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而不是被消灭的对象。如果到了共产主义实现的那一天,私有制被消灭,我作为民营企业家,非但不会害怕,反而会高兴,因为那是所有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

记者问:作为民营企业家,您为什么要坚信共产党?

周海江答:我没有理由不坚信共产党。一方面,共产党一路走过90多年,带领国家和人民取得了一系列其他任何政党都无法比拟的伟大成就。虽然风云变幻,但中国共产党长期形成的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一系列核心理念一直没有改变,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障了中国长期稳定发展。从企业层面看,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政党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一心一意帮助企业发展。从红豆集团看,更是通过转化党的政治优势,弥补了企业的决策、人才、和谐、持续、信念等方面的缺陷,实现了高速健康发展。

记者问:您怎么看待企业的家族化?

周海江答:红豆集团走到今天,是祖孙三代带有某种巧合的接力创业的结果,并不是有意识的家族传承。1957年的时候,三个弹棉花的小手工业者走到了一起,创立了一家小加工厂,成为红豆集团的前身,其中一位就是我的爷爷。当时是合作社,是集体组织,我爷爷只是其中一员,他没有权力把合作社传承给下一代。到了1982年,我爷爷早已过世了,当时这个加工厂已濒临倒闭,我父亲是根据乡党委的安排,从村支部书记岗位来接手这个小厂。当时,这些企业统称为乡镇企业,属于集体经济,厂长也没有权力把工厂传承给下一代。我在1988年来到这个企业,当时的企业正处于早期创业阶段,生存风险很大,我根本谈不上考虑来传承什么家业,当时的所有资产都是属于乡政府的。我当时从大学教员岗位来到这个乡镇小厂,是考虑到我父亲经营的这个企业非常缺少大学生,我应该为父亲分忧。我是来创业的,不是来传承家业的。到了后来,红豆集团实行了股份制改造,由集体经济变成了股份制民营企业,父亲和我以及其他500多位骨干才成为企业的股东,拥有了一部分企业资产。虽然如此,我们在用人上,并不一概排除家族人才,中国人常说“举贤不避亲”、“打仗要靠亲兄弟,上阵要靠父子兵”。在企业的初创阶段,用家族人、用本地人,风险成本相对比较低。随着企业的扩张和现代制度的推行,企业必须走出家族化的桎梏,一是股权“社会化”,二是用人“四海化”。红豆集团的用人,全面推行制度选人、公开平等、竞争上岗、业绩导向,目前集团的中高层管理人才,有一半以上是外地人才。所以,红豆集团虽然离不开我们祖孙三代的创业接力,但并不是家族化企业。

记者问: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以后会不会服从党的安排弃商从政?

周海江答:我比较喜欢我现在的职业,我是从国家干部队伍中走出来的,1987年我是江苏省第一个辞去公职的大学生。我们党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我希望把企业的事做好。我觉得我们国家优秀的行政官员比较多,而企业家的队伍还需要加强。

记者问:您怎样理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的区别?

周海江答:我想区别很多。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民营企业要不要党建”、“党与民企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客观来说不好回答,但是周海江胸有成竹、自信满满,他坦诚而睿智的回答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显然,这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记者见面会,而且也是一场激烈的思想碰撞。

之所以安排周海江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是因为红豆集团是民营企业党建的典型。谈起红豆集团党建,周海江既自信又自豪。红豆集团的党建之路是如何走过来的呢?

专栏:周海江个人简介

周海江,江苏无锡人,生于1966年。1987年毕业于深圳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分配进河海大学任教员。1987年底辞去大学教员职务,来到故乡的红豆集团工作。他从推销员、厂秘书做起,先后担任车间主任、副厂长和分公司总经理等职。2004年,他通过“海选”担任红豆集团总裁至今;从2007年起,他通过“公推直选”担任红豆集团党委书记至今。他被中央统战部等单位评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被团中央和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无锡市工商联主席。

周海江曾多次向胡锦涛、江泽民、习近平、贺国强、李源潮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汇报工作,近年先后五次参加了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