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实践
在线阅读 收藏

我国文明历史悠久,历史遗存丰富。到2013年5月我国共公布了七批、429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82年以来公布了120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2003年以来公布了五批共181个历史文化名镇、169个历史文化名村,目前正在开展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工作。这些文物古迹和文化名地是我国长期历史时期内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是城市和区域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不可复制只可保护和延续其生命的宝贵财富,其中大量分布于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分属两个范畴:

第一,它属于历史文化遗产的范畴。从通常意义上,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历史纪念物、考古遗址和建筑群几类。在1960年代之前,国际上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无论从指导思想还是从实践重点上,都以古建筑为主,以单体保护和局部保护为重心,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日益深入,视野也更加开阔,从对单个历史纪念物、建筑或建筑群、考古遗址的保护,向其与周边环境整体保护的方向转变,重视单体历史遗产与其区域自然、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联系,重视将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融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因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城镇也逐渐纳入历史文化遗产的范畴。

第二,在我国它属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自2002年起,我国建立起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多层次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国内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是老城区的全部或其中的核心部分,最能体现城市的历史风貌和建城的艺术水平。自1980年代中期特别是2002年以后,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特别重要的内容。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到过较多损毁,无论是破旧立新的意识形态革命,还是城市现代化建设,文物古迹往往成为被改造、被破除的对象,造成了历史遗产无法弥补的损失,随之而起了许多共性大于个性的城市建设。的确,“由于人的力量之快速增强,太容易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建筑使我们来不及思考什么才是自己所要的”10779727。但同时,自1980年代以来对历史遗产的保护也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实践探索也更加丰富。

帮助中心电脑版